早报2月27日讯 在得知老家武汉出现疫情后,中建三局(山东)的林涛火线请战,直接奔赴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武汉隔离期间,他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女儿给他回了一封信。 2月27日,早报记者采访了林涛,听他讲述了家书背后的救援故事。
年三十 直奔医院建设现场
林涛是中建三局济南山能智城项目的安全总监,在山东分公司工作了11年。作为一名武汉人,他时刻关注着老家疫情的进展。 1月22日,他回到老家。 “回到武汉发现,机场较以往人流量少了很多,路上到处是体温检测点。城市没有了往年喧嚣、拥挤的场景。意识到武汉这座城市真的生病了。 ”林涛告诉早报记者。
他跟爱人商量:“听说武汉马上就要封城了,不知道公司有没有动作,我们去街道报名当志愿者吧,肯定有很多急需的物资无法到位的,特别是医院。我们有车,能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
腊月二十九晚上,林涛了解到公司要建设火神山医院,顿时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武汉人,一名工程建设者,当养育我们的城市遭受疫情,当父老乡亲们蒙受病毒折磨陷入困境之中,我应当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自己也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是我顾不上太多,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成为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年三十早上7点,拿上公司开的证明,林涛开车赶到了火神山医院项目施工现场。
一刻不停 连续奋战10天
“到了施工现场,眼前场景震撼人心,数百台挖掘机、数千名工程建设者集结到位,热火朝天地投入工作。”林涛说。
林涛被安排到物资转运小组,同另外两名工人从公司往现场不断卸运物资,3个人一直干到第二天的早上6点。30个小时,3人卸货的车辆近200辆。
林涛随后接到通知,转战至道路疏通组。林涛说:“因为施工现场条件受限,只有一条进出施工现场的道路,这条由我们疏导的道路被称为施工现场的生命通道,我们必须确保道路通畅,保证现场施工进度,一分钟都不能耽误,每天大概需要疏导进出车辆5000到6000辆次。 ”
由于项目建设是24小时不间断施工,来往的车辆非常多,起初人手不够,但再累大家都没有休息的想法,直到大年初一晚上,林涛才被强制换下。休息了3个小时,他又投入工作,总共连续奋战了10天。
基建狂魔 拼命工作的建设者
提起女儿蓓蓓,林涛声音有些哽咽。他说,女儿就是他的“电池”。在建设火神山医院的过程中确实很累,但是看看周边的伙伴们,大家都在为这场战“疫”英勇奋战,想想自己家人,就不觉得疲惫了。
在给女儿的家书中,林涛写道:“首先爸爸想对你说一声‘对不起’,今年没能陪你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家里过除夕。并且,爸爸还向你隐瞒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爸爸去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了。为了不让你担心,爸爸只好骗你说这几天要去公司帮忙。 ”
林涛在家书中写了众多“逆行者”的故事。在泥泞的雨天,大家依旧忙着施工,彼此就像是泥人一般,已经失声,只能用手势交流。还有三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焊武帝”,把工资全部买成物资捐给医院的平凡劳动者……这些平凡的逆行者都是最可爱的人。
“很多人都称呼我们是‘基建狂魔’,我觉得不过都是朴实善良的逆行者,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拼命工作的建设者。”林涛说。
未来心愿 让女儿成为有用的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林涛按要求在武汉进行隔离。2月15日,他在隔离期间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
“在火神山建设的日子是短暂的,或许只是人生中一个很小的片段,但这短暂的日子将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当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只有挺身而出,才能战胜它。 ”林涛在家书中对女儿提出希望:不奢望以后“飞黄腾达”,只希望能够做一个有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团结友爱的好孩子。
林涛说,女儿已经10岁了,他希望女儿可以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可以成为医生,救死扶伤;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培养更多品格高尚的青年。 2月16日,女儿也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自己未来想当一名教师,可以教学生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张晶晶)
新闻推荐
疫情汹汹,大厂村设置了疫情检查站,严查进出村的人员车辆。我用相机记录了检查站普通的一天。一辆汽车正在驶向村口北方乡村...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