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本报记者 李振
近日,全国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病例显现下降,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一些省份陆续下调应急响应级别。这些积极信号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松口气,工作生活中各种防控措施能否放松一些?日前,记者专访省委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孙桐。
孙桐表示,目前来看,全国疫情形势确实出现了积极向好的态势,2月24日山东省也首次实现了确诊病例全天0新增,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对这些成果要倍加珍惜。
“但出现向好态势不意味着拐点出现。”孙桐表示,疫情尚未结束,防护意识不能松懈,防护措施不能减弱。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远非“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对疫情防控还不能掉以轻心,仍要严防疫情反弹风险。如今,疫情防控已坚持了一月有余,正是容易出现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的时候,一旦此时在意识上有所松懈,措施上有所放松,很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不参与任何不必要的聚集。”孙桐表示。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餐馆排队就餐、聚众喝茶等非必要场合的聚集情况,给当前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眼下还远非放松警惕的时候。专家呼吁,随着复工复产的陆续推进,工作生产场所的人员聚集在所难免,一定要保持严格防控,比如采取分区作业措施,降低人员密度,分散就餐,密闭场所作业必须佩戴口罩,缩短工作时间等。另外,尽管生活秩序陆续恢复,景区开放、商场营业,公共交通恢复,但仍然要避免扎堆,尽可能减少出游、逛街等非必要聚集。“非必要,勿聚集,疫情不结束,我们就要坚持不串门、不聚餐、少外出、少聚集,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一些前期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需要继续保持。孙桐表示,疫情期间前往公共场所,还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物品,接触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柜台等物品后,要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做好居家和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闻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焦守广为了宣传中医药防控,助力全民“战疫”,同时挖掘山东省优秀中医馆、...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