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蕾在进行抽血前准备工作□姜斌 和树芸
刘春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护士长,主管护师。2000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护理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9年,先后在普外科、烧伤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工作,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山东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
2020年1月31日晚7点左右,刘春蕾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从早上7点20出发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接近12小时。虽然她在普通病房工作,但是50个患者,3个人在隔离区内照顾,等到出来的时候,她和两位搭档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隐瞒父母奔赴一线
刘春蕾早在2003年SARS期间就进入医院发热病房工作过。就在今年腊月二十八,爸爸的七十大寿上,家人说起那段往事,父母还说:那段日子太揪心了,以后可不能让你去那么危险的地方。这话说了不过两天,刘春蕾就接到援助湖北医疗队报名的消息,自己连犹豫都没犹豫就毅然报了名,走的时候都没敢跟父母告别。“女儿,爸妈理解你的选择,一定照顾好自己。在安全、防护方面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要大意!盼你和你的队友们平安归来!”一直被蒙在鼓里的爸爸是在刘春蕾走后第二天才从新闻里知道消息的。尽管有太多牵挂和不舍,父母也只能默默为女儿祝福。看到爸爸的短信,身在湖北黄冈的刘春蕾禁不住落下泪来。
刘春蕾的丈夫周岩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同是医务工作者,更明白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中的使命和担子。大年三十报名,初一中午接到出征的电话,刘春蕾只匆匆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赶往医院。周岩尽管内心五味杂陈,但也明白,只有做好后勤工作才是对刘春蕾最大的支持。“去吧,放心,家里有我。”周岩给了刘春蕾一个用力的拥抱。提起行李,周岩带着女儿开车把妻子送到医院,他始终用微笑为妻子加油鼓劲。“肯定是不放心,要是我能替下她我就去了。这时候,我只能鼓励她,让她安心去、安心工作、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送走刘春蕾,周岩眼含泪花说。
“山东第一批,我觉得我妈很有勇气。”“她昨天才报名,今天就走了。”“我心情非常复杂,又骄傲又担心。”这是她14岁的女儿和同学的聊天记录。女儿周怡果在班里学习优异,今年即将参加中考,作为医生,爸妈平时工作都很忙,此时妈妈的离开,无疑对孩子是一个冲击。“妈妈,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你放心,我在家会照顾好自己的,我爱你妈妈!”周怡果在和妈妈视频通话的时候告诉妈妈。
全副武装开始工作
在黄冈,刘春蕾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后,很快就上岗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临时启用的,没有暖气,病房里非常冷。病床、输液架、桌椅板凳都是新运来的,她和队友们一一整理、擦拭、铺床、布置治疗室,备好抢救车,将药物分类放置好——病人紧接着就转过来了。
1月29日夜,因病人陆续从外院转来,她和护理四组的3位队友被临时抽调去医院上夜班。她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第一次近距离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这其中还有一个气管切开的患者。夜间有3位患者出现了憋喘,她们根据医嘱为患者吸氧;早上需要抽血化验的患者有39个,每人要抽5—7管血;要是平时,这些工作根本不在话下,但是此时刘春蕾她们都穿着两层防护服、戴着3层防护口罩、戴着护目镜,视力、听力都受影响,就连走路都感觉头重脚轻;抽血的时候,她必须小心反复触摸血管,揣摩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尽可能“一针见血”。刘春蕾和搭档忙完出来的时候,天早已经大亮。“病人都比较配合,对我们的工作心怀感激,当我们给他们做完操作、吸上氧气或抽完血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一声谢谢,这对我们是最大的认可。”刘春蕾说。
用尽全力拯救生命
1月31日,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普通的一天,大家都还在休春节假期。但对于刘春蕾来说,她真正体会到“共克时坚”的含义。短短不到3天工夫,病房里已经转来了50个病人,她所在的普通治疗病区已经满负荷运转,6个人上班,3个人在隔离区外面工作,3个人在隔离区里面护理病人,刘春蕾就是隔离区里的3个人之一。50个病人48个需要打针,每人输液4—6瓶不等,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人需要雾化吸入,加上每个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等等,全部由3个人完成。这样的工作量,就是在不穿防护服的情况下,都是非常大的,然而此时刘春蕾和她的2位队友全副武装,奋力工作在隔离病区。“每个人平均负责16个病号的输液,为10个病人打留置针,其中两个末梢循环很差,看不见血管,特别难打,我和搭档弯着腰,反复触摸,仔细找血管,急得直冒汗,打了半个多小时才打上。打到最后汗水顺着口罩一直流到病人的床单上。已经说不清是汗水还是呼出的雾水……”刘春蕾说。此时的刘春蕾,不仅要承受着体力和耐力的考验,更经受着暴露的风险。但是,工作必须要完成!这是她们职业的信念!她们就像战场上的勇士,只有向前,不能退缩!
为病人发好早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饭、喂药,有的还需要注射鼻饲流食。打完针,已经过了中午12点。她们还要为患者做雾化吸入,其间还要为病人换药、处理临时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她们交接班、换下防护服出来的时候,已经下午2点多。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她们没有喝一口水、吃一口东西,也没有上过厕所。从隔离区出来,她和队友还要加药,下午的液体需要现用现配,完成这些才能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吃完饭要再回到病房,为48位输液患者摆好明天的静脉用药。真正下班回到酒店才能洗澡,洗完澡才算彻底完成了工作,此时已经是晚上7点,她们才开始吃晚饭。
“这是最漫长的一天,我从来没有这么累过……”刘春蕾说,“但我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
新闻推荐
“新闻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公安交警等一样,都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21日下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一线记者...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