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六里山街道辖区有121个无物业老旧小区,街道同时承担市中区第三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服务保障工作,防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六里山街道充分发扬“铁军精神”,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实行“战时措施”,让党旗在防疫岗位飘扬,党徽在战疫一线闪光,严格贯彻落实“五个凡是”、四个“百分之百”和“十个一律”要求,以网格为“战壕”细心摸排疫情,将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同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用“硬核”举措为企业复工按下“加速键”。截至目前,辖区共摸排2.8万余户、6万余人,摸排门头房700余户,共排查湖北来济人员70余人、外省来济人员800余人,辖区内无一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强化责任担当,以“铁军”精神筑牢疫情防控“红色矩阵”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六里山街道把“五个凡是”、四个“百分之百”和“十个一律”作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硬性要求,用“三个第一时间”吹响疫情防控“冲锋号”:第一时间成立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综合协调组、数据信息组等6个小组;第一时间建立防控工作机制。
六里山街道在社区防疫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6个,设立党员先锋岗80余个,率先发布街道《党员集结令》,随后各社区以小区为单位再次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吸纳党员志愿者200余名、社区“蓝马甲”志愿队等志愿者500余名,组建“六里山爱心志愿战队”并举行授旗仪式,为志愿者颁发爱心志愿者荣誉证书。通过“党员筑点、义工连片、全员成阵”,将辖区所有小区特别是开放式小区变为封闭式管理,只留一个出入口并设置“疫情监测站”。党员冲在第一线检测体温并做好出入人员车辆登记,志愿队伍加大巡逻,做好重点人员居所、居民楼院和单元楼道的实时监控,“红色矩阵”筑牢小区防疫屏障。值得一提的是,市中区第三集中医学观察点设在六里山辖区,高峰期有留观人员70多人,六里山街道抽调一名处级领导干部专职负责服务保障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为被隔离群众提供物资保障、登记管理等精准管理服务。
网格“作战”把好“入口关”,为辖区群众筑起“安全屏障”
市中区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汝兴要求,社区是防控疫情蔓延的重要关卡,随着一系列创新、及时、有效措施的落实,六里山街道要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六里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福岭要求率先采用贴封条等方式进行硬核管理,创新“掌上云眼”防控措施,对重点点位实时24小时监控。目前,街道采用车辆临时通行证及人员临时出入证管理办法,对车辆、人员严格管控;先行下发“十个一律”和“四部门联合公告”,创新卡口工作规范,张贴疫情防控工作明白纸、监测点问答规范;率先出台六里山街道终端网格员管理办法,对253名终端网格员每人配发巡查日记、登记表等“九件套”,让网格工作有标准、有记录、有效果……在网格全覆盖的防疫举措下,六里山辖区共封闭大小支路30余段,封闭各类小区120余个,封堵各类进出口57个,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随着一张密织的“大网”在辖区内结成,六里山街道辖区居民没有觉得因封闭而“堵心”,这源自六里山街道隔离不隔爱的务实之举。街道各社区建立被隔离人员生活保障微信群,对接山东振大集团为隔离居民提供平价蔬菜,同时鼓励物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以三到五天为周期统一配送、送菜上门。这样的举动赢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辖区居民将做好的热包子送到防疫卡口,不相识的居民把家中仅有的口罩捐献给一线工作人员,爱心企业无偿提供车辆使用,生动诠释“你为我站岗,我给你送饭”的党群合力、共克时艰精神。
防控、发展“两手抓”,吹响复工复产“冲锋号”
此次抗“疫”期间,六里山街道对暴力闯卡事件“零容忍”,联合公安部门处理3起闯卡事件;联合住建部门,对未履职尽责的社区物业进行依法处理。街道同时对一名表现突出的社区“两委”成员火线提任为社区副职,树立敢于担当、必须尽责的风气。
为保障辖区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六里山街道打出“组合拳”,先期发放《六里山街道至辖区企业的一封信》,号召各楼宇企业严格做好复工期间防疫工作。第一时间成立街道企业复工服务专班,按照市中区“承诺备案制+事后检查”和“24小时给与答复”的要求,在辖区企业微信群及时下发、梳理、回复各类政策通知和要求,对辖区1000家规模较大企业进行点对点联系,一对一帮助并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积极对接祥泰广场、鲁润名商广场和新华书店发行大厦等3个商务楼宇的物业公司,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同时全天候、不定时对已备案开工的企业进行抽查。截至2月17日17时,辖区已审批通过复工企业达227家。下一步,六里山街道将坚持党建统领,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做到守土有责、担当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赵辛)
新闻推荐
□朱殿封七九八九雨水节,又是一年初湿衣。转眼间,雨水节气一脸朦胧地款款走来了。何谓雨水?古人说:“东风解冻,冰...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