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感染,医护人员用写字和手势沟通交流
长时间值班让医护人员的护目镜上一层水气上了一个大夜班后,刘巧英整整睡了十个小时。
“很累,也觉得很……怎么说呢,绝不后悔来到最前线!”休息之后边和记者语音边进食补充体力的刘巧英说。
节约物资九小时不进食喝水是常态
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进入污染区,医护人员的穿戴更加复杂,他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保护自己。这一身,就是他们的铠甲,可这身铠甲实在太不舒服,闷热不透气。更严峻的考验是,脱下来的防护服无法再次使用,在医疗物资普遍短缺的当下,为了节省,大家一穿上就不舍得脱下来,这一穿,往往就是将近10个小时。
12点接夜班,刘巧英和医疗队的其他“战友”们一起,补充好体力投入“战斗”。
小夜班(凌晨12点之前)来了三十几个病人,接了大夜班后又来了四个病人,六位医护人员既要负责病人的救治,还要负责送饭、护理,工作量可想而知。
“护目镜里哈出来的气会在我们弯腰时滴下来,但早上和同事们抽了39位病人的血,戴着双层手套,竟然没有一次失误,都是‘一针见血’,我自己都惊讶了。”刘巧英说,“我们的当班医生之前已经上了24小时的班了,晚上不放心病人又来值班,被领队勒令回去休息,短暂休息之后还是坚持回到了岗位。”
医护人员就是全部的希望
传染性疾病,不能有家属陪护,在这里,医护人员就是病人的全部希望,是他们所有的精神寄托。
“由于小夜班收了不少病人,交班时病人们还在找我们拿被子,情绪有些激动,这些我们都理解。”刘巧英说。
有气管切开需要吸痰的患者,有消化道出血需要带微量泵陪同去卫生间的病人,凌晨三点还有病人觉得呼吸困难要求吸氧,这一夜,所有医护人员一刻都没合眼。
“一位病人还没等到给他扎针,就急了,跑到护士站蹲在地上一直说是不是没人管他,我们一边安慰一边把他送回病房耐心劝说,直到他平静下来扎上针。”刘巧英说。这个时候,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病人面对疾病的无力和求生的欲望。
不用感谢病人痊愈就是最好的礼物
“你们不是湖北人吧,是从哪里来的?”“感谢你们山东医疗队。”这两天,刘巧英和同事们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一句沉甸甸“谢谢”。
“我和我妹妹都感染了,她在监护室今天出来了,多亏你们的悉心照顾,我们家里人买了水果想送来行不行?”一位病人跑到护士站说。“千万不要,一来不能交叉感染,二来我们真的不需要感谢,你们能痊愈出院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再说,你看我们穿成这样也不能吃是不是?”医护人员们婉言谢绝。
“设施还在完善,我们在努力,物资凌乱我们自己整理,病号太多我们晚点再走,加油便不再是一句口号。”刘巧英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文/图记者杨飞
记者手记:
信心贵于金,行动胜于言。病毒无情,容不得半点儿戏;疫情紧急,一刻也不能放松。前方有勇士奋战,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做好自我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从大年初一抵达湖北黄冈,到今天尽心尽力救治每一个病人,菏泽儿女诠释了什么是职责使命,什么是万众一心的大爱。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严峻的考验,可以激发斗志,凝聚人心;巨大的压力,能够磨炼意志,砥砺精神。大灾大疫的考验更让人坚信,全国上下步调一致,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和挑战,夺取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济南1月31日电(记者邵鲁文)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印发《关于延迟省内企业复工的紧急通知》,为...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