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带头人李玉亮主任
许多人知道医学里有“外科”“内科”,却很少人知道“介入科”。介入是现代医疗产物,它依靠医学影像设备做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进行诊疗。对于病患来说,这意味着只需一个很小的创口就可治疗大病或疑难杂症,而且只要局麻,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在山东乃至全国,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经过17年的励精图治,如今在介入医学领域已地位显著。在科室主任李玉亮看来,科室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十几年来科室借助现代尖端医学始终走在技术前沿有关,更与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身体损伤,带给患者新生的信念有关。
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
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在疾病治疗微创化的趋势下,介入治疗利用极小的创口掀起了手术史上的“无刀革命”。“介入手术对人体损伤小,可发挥的治疗效果显著。它既能扭转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局限,也能避免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开膛破肚’的创伤。这门新兴学科,现已取代部分传统的治疗方法让更多复杂的诊疗愈趋简单化,让更多人群受益。”李玉亮说,介入医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微创的手段进入人体进行诊疗,通俗地说,就是看着电视屏幕做手术,而手术的方式不是开刀,通常是通过穿刺的方式,老百姓可以理解为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达到开刀的目的。
用最小的创伤解决患者的大问题,这应该是每个医者在从业过程中始终为之奋斗的方向。微创介入无疑是解决之道。早在2002年,在敏锐觉察到微创大势后,山大二院就先人一步,在国内较早地成立了介入医学科,并在全省第一家打出了“介入医学科”的旗号。李玉亮作为引进人才成为科室首任科主任,开始了带领科室科研创新的旅程。
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就是科室的首创。据了解,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易导致剧烈腹痛、寒颤、高热、黄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威胁患者生命。“对这一疾病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或ERCP,但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而ERCP对于合并毕II式术后、胃肠道狭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存在手术禁忌。”李玉亮谈到,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室积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即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穿刺肝内胆管,实施胆道引流的同时进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将胆总管结石推入十二指肠内,风险小,恢复快,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痔疮供血动脉栓塞术减缓患者痛苦
在我国,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明显上升。痔疮的发病与久坐、久立、少活动、便秘、腹泻、排便时间过长、饮酒等因素有关,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以内痔发病率为最高。痔疮具有很大的危害,该疾病可引起贫血、肛门瘙痒、疼痛、如痔疮嵌顿还易引起组织坏死,也可以引起其他肛门疾病和肛门功能失常。中重度痔疮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李玉亮说,对于痔疮的治疗,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多种外科手术方式已广泛开展,但效果令人难以满意。“外科手术后,患者痛苦大,恢复时间长,易反复,并发症相对较多。鉴于痔疮治疗的形势,亟需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来克服目前的困难,为患者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正是这样的初衷,近年来该科攻关克难,最终成功应用痔疮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痔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玉亮介绍,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手段,痔疮动脉栓塞术属于血管腔内治疗范畴,在局麻下就可以进行,患者无需开刀,体表只有一个针眼,且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几乎没有创伤,是一项微创的治疗技术。临床实践证实,该技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术后无需换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另外,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几乎不受影响。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广泛开展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
作为山东大学肿瘤介入学研究所所长,多年来李玉亮始终致力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控制率。“事实上,介入治疗在很多实体肿瘤的治疗中都有着重要作用。”20余年来,李玉亮带领科室从未停止过对介入治疗实体肿瘤的探索,其中“经上腔静脉途径碘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更是填补了国际空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治疗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
在山大二院介入医学科,碘125放射性粒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等恶性肿瘤,取得了很好的局部控制效果。特别是在CT引导胰腺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方面,山大二院介入医学科积累了国内单中心、较大宗的病例数,经验丰富,在肿瘤局部控制和症状缓解方面,疗效显著。在国内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界,山大二院介入医学科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李玉亮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牵头制定了《CT引导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中国专家共识》,近期更是通过中国医师协会遴选,成为全国六家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培训基地之一。
综合介入序贯疗法使小肝癌治疗后
5年生存率超过50%
许多肿瘤患者一听到“取病理”就很发憷,认为只能开刀解决,殊不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除了腔道以外的肿瘤病理都可以通过介入微创取组织。李玉亮说,在介入医学科,只需要在影像指导下以一根针定位到肿瘤位置进行穿刺,就可以将病理组织取下来活检,如果发现是恶性,影像引导热消融可以同时进行。
影像引导热消融术适用于直径≤5厘米的肿瘤治疗。以该科室开展的“综合介入序贯疗法”为例,它将小肝癌5年生存率提升至50%以上。肿瘤患者,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如何让患者在每次治疗后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李玉亮带领他的团队研究并开展了“综合介入序贯疗法”。中晚期肝癌,如果只做栓塞治疗,虽然将肿瘤从富血供变成了乏血供,但肿瘤的完全坏死率在患者中往往不足20%。如何让另外80%的患者也达到肿瘤的完全坏死,李玉亮的团队提出了综合介入序贯疗法的模式,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再选择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作战”,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坏死率,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早期小肝癌(直径≤3厘米),综合序贯治疗后5年生存率突破性地超过了50%,这无疑给更多肿瘤患者带去了新生的希望。因在消融治疗的突出成绩,山大二院介入医学科参与了全国消融专家共识的制定。
肺小结节活检消融“一站式配齐”
减少患者痛苦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查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肺结节的发现率也逐年升高。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肺结节是指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一旦发现了肺结节,人们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是否需要处理?如何处理?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般来讲,发现了肺结节,应该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的影像科、胸外科、呼吸科、介入科医生,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进行综合判断。如果考虑有恶性可能,应尽快处理。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采用CT引导穿刺活检+射频/微波消融的方式治疗肺结节,可以明确诊断,并同期或二期对肺结节进行消融,达到一次性灭活病灶的目的。在保证病理阳性率的基础上,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微创治疗的趋势,为广大肺结节患者带来了福音。
“介入医学发展迎合了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更给患者带去了高效微创治疗的福音,科室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创新步伐不止,科研耕耘不懈,将介入医学这门技术发扬光大。”李玉亮说。(新时报记者苏珊 通讯员张静)
新闻推荐
“白菜之乡”加冠“草莓王国” 北上广深品到山东的“唐王味道”
□记者杨润勤报道本报济南讯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借助“白菜之乡”品牌,根据当地土壤特点,引导种植户调整单一产业结构...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