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贾宗杰
荒滩上起步的日照港,经过33年的努力,从小到大、由弱趋强。从单一煤炭输出港,一跃成为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世界第11位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年利润从2016年的2.23亿元,增长到今年的15亿元,年均增长88.7%,利税年均增长38.9%,3年上缴税费30.5亿元,社会贡献总额超过120亿元,向世界一流海洋强港迈进。
年吞吐量突破4亿吨
12月24日11时许,在日照港石臼港区集装箱专用码头,随着2个集装箱同时起吊装船,日照港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性时刻,年货物吞吐量提前实现4亿吨,增长12.5%。大豆、焦炭、木片、木材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原油首次突破5500万吨、矿石1.3亿吨、煤炭3700万吨,均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新增钢材、焦炭、铝矾土3个千万吨级货种。集装箱完成450万标箱,外贸箱量首次突破30万标箱。货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宗散货运输优势进一步提升。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常委、常务副总经理、日照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中堂表示,吞吐量突破4亿吨,体现了港口转型升级的持续进步,是港口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的突破。历经整顿改革的创新发展历程,港口货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功能更加完善,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更加扩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管理机构“瘦身”
近三年来,日照港通过深化改革、从严治企、强化管理、提质增效。实施管理岗、机构“瘦身”,700余名机关人员和后勤岗位人员充实到一线。实施物资供应体制改革,119家代理商变为38家生产厂家,2017年采购成本节约4100万元。统筹两个港区的劳务承发包业务,累计减少劳务用工6300人,大幅降低管理及成本费用。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任期制,搬掉“铁交椅”;下放薪酬分配自主权,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
同时,强化基础管理,明确把加快建设诚信、智慧、高效、绿色“四型港口”,推进港口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在巩固大宗散货运输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箱、油”运输规模和“商、工、金”盈利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主动联合散货单位,南下、西进摸排煤焦、矿石等散改集货源,全港员工齐心协力,每年创造生产纪录近200项,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100多项,港口发展保持了持续良好态势。实施石臼港区西区集装箱化改造、山钢精品基地配套码头、LNG码头、邮轮码头等10项港口建设项目,5个项目被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港口由装卸运输港向物流贸易港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截至目前,日照港“散加集”业务同比增长60%。省内外班列达到14条,铁路集装箱超过30万标箱,比2016年增长4倍,“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
持续扩大“朋友圈”
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成立,为港口和城市融合发展再添更大平台、更好机遇。9月20日,随着中外运“日照—青岛”、中创“岚山—青岛”2条集装箱外贸内支线正式开通运营,开启了山东港口内部各港之间联手合作的新征程。
“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大关,标志着日照港生产经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既是港口转型升级、功能完善和能力提升的新突破,更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整合、融合、耦合发展的崭新成果。”日照港副总经理张保华说。
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日照港围绕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力;主动走出去持续扩大“朋友圈”,不断打造对外合作新高地。沿瓦日、新菏兖日铁路沿线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布局15大无水港;先后与中远海运物流、山西焦煤、厦门象屿、陕西煤业化工等大型国企成功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设立多家国际友好港口,与中电建合作承揽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的运营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标杆性项目。与中铝物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中铝几内亚博法项目港口承包运营合同,负责3个万吨级泊位及配套设施的运营维护。目前,运营团队已经到位。
到2025年,日照港吞吐量将达到6亿吨,集装箱将达到600万标箱。向着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性枢纽港,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中转基地,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目标进发。
新闻推荐
12月19日—30日,2019年中国体操节在日照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二届综合性体操盛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