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
人工智能2.0催生多种产业智能化
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理论的建模,技术的创新,软硬件的升级都在整体推进。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和自主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五个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在12月21日的论坛上介绍,他近期调研发现人工智能2.0和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结合在一起,成为实体经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使生产制造走向智能化,引发实体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
他以大渡河水电为例讲述企业运作智能化模型。大渡河有10个水电站,大渡河水电对其联合调度,在周围几个省布置了105个自动监测点,同时收取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气象数据,构建一个大数据水情预报模式,周精度达到95%。有了这些数据,多电站联合调度,通过精确预报,十几年来增加利润24亿元。
他以盲人眼镜为例讲述了产品创新智能化模型。盲人是不需要眼镜的,但企业在眼镜上装了两个摄像头,里面装了耳机,把摄像头看到的情况自动分析告诉盲人,前面有没有障碍物,障碍物在什么方位,前面有没有台阶,是向下还是向上的,还可以帮助盲人看报、导航。这就是产品创新智能化的模型,原来的产品、服务加上传感器系统和通信系统,再加上人工智能的计算系统和控制系统,就可以提供新的服务。
他以华为的供应链管理讲述了产业链接智能化模型。华为在受到打压的时候,它的供应链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华为很早就开始进行供应链管理,它收集了学院论文,开源知识库,媒体信息,产品信息,采购信息,制造信息,交通信息等。这些信息混合在一起,把供应链上面的各个部件都进行了优化管理。
工业供应链管理最后要打造的模型,需要本产品和本部件有关的信息,包括企业的信息、质量的信息、价格的信息、技术的信息等,然后用人工智能来为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画像,从而为供应链的部件画像,进行备胎选择,使得这个产品能够进行优化。
他以一些地方的管理平台来讲述经济调节智能化模型。比如义乌用人工智能来管理经济,首先汇聚数据,把各级政府的数据和本地区企业的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融合起来,将这些数据之间的测算进行关联,建立产业知识库、企业知识库、产品知识库、专家知识库等各种各样的知识库,对全球的企业进行产业分析,对区域的经济进行分析。它可以给企业画像,给产业画像,给区域的宏观经济画像,可以用于地方政府监测经济和调节经济,可以用于产业园区的产业链分析和精准的招商,可以给企业运行评估,以及企业与企业的合作进行分析等。
潘云鹤说:“我们要大胆创新,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和经济相结合,和人民的美好生活相结合,沿着这一方向,人工智能2.0一定能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向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本报记者戴升宝)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工业4.0之父”孔翰宁——
科学界商界政界携手推动工业发展
孔翰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理事长、前院长,量子物理学家、德国政府总理科技顾问,德国国家未来移动平台(NPE)工作组主席、德国“智能服务世界”(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生产、“美好生活”等领域研发与应用)工作组联合主席、SAP前执行董事会主席兼CEO、宝马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成员,公认的“德国工业4.0之父”,德国政府工业技术领域首席顾问、IT行业第一智囊,被称为“德国工业创新驱动力之一”。
在12月21日举行的2019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上,孔翰宁以《重大国家倡议的工程管理-德国经验》为题作了精彩分享。他指出在德国工业创新体系发展中,科学界、商业界、政界携手,在不同的层面对接标准,在科学领域产生相应的指导文件,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每年组织两次创新对话,聚焦德国工业发展的短板、前沿技术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等,共同推动德国工业快速发展。
德国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来塑造德国的创新体系。”孔翰宁介绍,工程院不仅要获得一些重要的洞见,给政策的决策者以及公众提供有关工程战略以及管理方面的建议,而且要不断推动创新发展,尤其是创意的转换。
孔翰宁指出,德国每年两次推动召开创新对话,14个人组成讨论组,一半来自科学界,另外一半来自商界,同时还有包括德国总理在内的经济和研究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这样的一个组织架构,保证了政策文件可以作为创新对话讨论的基础,同时可以确保对话开放包容,可以在科学领域产生相应的指导文件,从而根据最佳的数据提出建议。
由政界、商界和科学界组成的德国创新对话讨论什么样的话题呢?孔翰宁介绍,这两年的会议主要聚焦德国工业短板、新技术、老龄化问题、未来的能源系统、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人工智能等领域。德国召开创新讨论对话的目的是让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一言以蔽之,德国工业发展是公众包括高水平的专家以及商界政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在工作组当中有诸多专家,同时,我们与各行各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有很强大的企业集团,他们不断推动这些企业,包括各个环保组织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另外,我们会获得高层政治和商业的支持,包括企业的一些会议,每年政府支持举办大型的年会。”孔翰宁提道。
此外,孔翰宁还谈到了国际合作。他认为,中德在标准方面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包括在互联网的连接性方面。在工业4.0方面,中德要不断加强联系,比如可以把云计算和各种计算系统更好地连接起来,通过计算将数据在云端向所有的系统成员进行分享。中德还要在人工智能方面携手合作,推陈出新;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需要去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 (本报记者冯瑜)
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专家孙永福——
构建铁路工程管理体系是时代需要
12月2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永福作了题为“构建中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主题报告。
2001年5月至2006年8月,孙永福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正部长级),主持青藏铁路建设工作,组织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孙永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9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3.5万公里以上,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铁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丰硕,其中构建了中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这是时代的需要。理论坚持系统论思想,运用综合集成方法,解决重大铁路工程管理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铁路建设理念经历了这样的演进:先通后备、固本简末、运能协调、和谐发展。新时期铁路建设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人为本,环境协调,持续创新,系统优化,服务运输。理论体系严格遵循建设程序原则、科学决策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全寿命期原则、市场竞争原则,突破以管理要素为主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关注管理要素之间关系、管理体系与管理要素之间关系、各管理体系之间关系,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
传统项目管理目标是“铁三角”:质量、工期、投资,进入21世纪后则关注安全、环保、质量、工期、投资。 (本报记者刘彪)
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并购外企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
12月21日,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发表了题为“潍柴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的演讲。
近20年来,潍柴集团高质量发展,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34%,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45%,以发动机为主轴,以动力总成为核心,在全球形成了涵盖商用车、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潍柴从单一发动机产品到全系列动力总成,从地方国企到国际化跨国集团,探索创建了技术融合创新方法和独具特色的工程管理模式,走出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工程管理的新路径:创建重型高速柴油机及动力总成一体化工程管理模式,创建国际化技术融合创新工程管理方法,创建潍柴WOS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这些年来,潍柴集团聚焦企业急需、行业高端、技术瓶颈,整合国外8家先进技术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主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谭旭光说。如意大利法拉帝的高端游艇及其动力,法国博杜安的大缸径高速发动机,英国锡里斯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加拿大巴拉德的氢燃料电池,德国林德液压的高端液压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际成效看,潍柴集团在海外收购的企业5年内全部盈利,海外收入近5年复合增长率17%,海外利润近5年复合增长率34%。
全球首款200吨级氢能重载矿用卡车11月在潍柴集团顺利下线。分析人士认为,该车问世有助于推动燃料电池向大功率发展,实现矿山装备的绿色发展和零排放。 (本报记者刘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原副总经理曹耀峰——
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打造典范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原副总经理曹耀峰带来了题为“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的主旨演讲,他主要从涪陵页岩气田的基本情况和涪陵页岩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实践两部分为大家做了介绍。据了解,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该页岩气田的开发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典范。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成中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使中国成为北美地区之外第一个实现规模化开发页岩气的国家。
曹耀峰表示,为了实现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中国石化集团进行了科技攻关、先导试验,创新形成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规律新认识,明确了顶底板等保存条件对页岩气藏形成和改造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以页岩品质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本报记者张展铭)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方东平——
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城市的发展
12月21日,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方东平为大家带来了“城市及其基础设施系统的韧性与管理”的报告。
方东平主要从灾害与城市韧性、理解我们的城市、清华团队的研究等方面阐述对城市的思考。他表示,目前全国一些城市面临着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安全等问题,在灾前、灾中、灾后存在一些问题,而城市韧性的概念则致力解决这些问题。大家要提高对城市的理解,包括其金融、电力、通信、交通多个层面,要学会从社会空间、网络空间、物理空间三个维度去理解城市。
他随后介绍了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对于城市的研究。据悉,研究院的探究不仅基于工程理论去理解城市,还多学科、多领域去研究城市的发展。同时,研究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城市信息建模研究,通过多维度模拟城市运行,更深层次理解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张展铭)
新闻推荐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年接诊超71万人次 大手术率高于西城院区;实现了儿科7×24小时诊疗服务,将增设国际医疗部门诊、体检中心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即将迎来开诊一周年。记者昨日获悉,通州院区已出院1.8万余人次,大手术率与收治...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