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允 周川
刘恩允临沂大学发展规划处(政策研究室)处长(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
一、主要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随着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提高和内部二级办学的需求,大学治理的重心逐渐下移,国内有的大学甚至明确提出“学院办大学”“院办校”的治理理念。可见,院系治理逐渐成为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所在。作为大学二级机构的学院(或系),是大学社会职能的直接承担者,是大学各项职能性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因此,需要探索基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以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真正建立,进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现有的院系管理模式显然还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缺陷和弊端;需要坚持“治理”理念,遵循利益相关者原则,推进“学术主导”“分类驱动”和“协同推进”三种治理机制的变革。
1.大学院系治理的学术主导机制
一是坚持大学院系发展定位的学术性导向。二是坚持院系权力配置的学术性内生机理:院系在权力结构配置上应依据“使命—功能—结构”的学术性内生机理,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以学科和专业为载体,实现由“自外向内”向“自内而外”的转变。三是坚持院系治理改革的学术性驱动力,尤其注重文化对院系治理驱动组合力的生成机理所具有的解释和推动作用。
2.大学院系治理的分类驱动机制
第一种是学科型院系治理结构: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学术权力为主,其他权力为辅的权力配置机制。第二种是综合型院系治理结构: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下的院长负责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和相互支撑的要求度较高,在院系治理改革中应避免行政权力的过度影响,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第三种是专业型院系治理结构:学院董事会制度下的院长书记分工负责制。该类院系的治理要求各种权力相互交织,但又必须边界清晰、职责分明。
3.大学院系治理的协同推进机制
第一要培育院系治理基本精神:培育协同创新、民主协商和公共参与意识。第二要构建外部治理支撑体系:一是构建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系统的协同治理结构。二是构建大学行政、党政组织系统协同治理结构。第三要预防改革异化驱动力量:一是预防改革的形式思维,二是预防改革的单边思维,三是预防改革的表象思维,四是预防改革的机械思维。
二、创新之处和成果价值
1.在论文的立意方面,试图突破“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学院制度”的“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探索基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倒逼机制,培育二级学院发展的自主性、主体性和主动性,使之成为大学内涵提升的主阵地。
2.在论文的内容方面,基于“使命—功能—结构”权力配置思路,提出不同类型的院系可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构建出不同形式的权力组合模式,三种类型院系治理模式体现了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3.在论文的观点方面,三种类型院系治理模式的提出,以及院系的划分标准等观点,借鉴了大学治理模式,但又进行了创新性思考,因此这些观点也是首次提出,有一定的学术探索和借鉴意义。
该论文为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对院系治理机制的研究形成了探索性、创新性的观点,为大学优化二级学院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论文发表之后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得到相关刊物和媒体的普遍关注。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宋晓娜通讯员赵玮媛媛维庆)连日来,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多个社区开展系列宪...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