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报记者 徐敏
初冬时节,天气无雪而清寒。12月6日晚,北京传来令济南诗歌界的诗人和学者们痛惋的消息:著名诗评家、诗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开晋先生去世。作为山东乃至中国新诗诗坛上的重要评论家,吴开晋不仅撰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诗评作品,也躬身创作了不少优秀诗作。尤为令人怀念的是,他在山大执教和生活40余载,躬耕讲台,扶掖后辈,遍树桃李,堪称一代学者和为师者的表率。
毕生与诗歌为伴
吴开晋笔名吴辛,是山东省沾化县古城镇于河村人,1934年出生在耕读传家的沾化吴氏家族。父亲吴赤云,早年投身革命,是山东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据《沾化吴氏族谱》的记载,吴氏家族自明万历年间三世祖步入科举之门,至清末废除科举的300多年间,共有237人考取了各种功名。
成长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和良好家风的家庭中,吴开晋六岁起在故乡跟随祖父读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在自由开放的读书氛围中,吴开晋逐渐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北平接受中小学教育期间,他还曾经发起成立诗社,创办壁报,用稚嫩而又热烈的歌吟来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很少有人知道,这名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学者还曾经是一名战士,青年时期,吴开晋曾经在部队从事过文艺宣传等工作,所以他早期的不少作品与部队生活有关。
在吴开晋长子吴钺的印象中,父亲是一名性格外向开朗,对诗歌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人。在古典诗歌中,他特别喜欢李白的诗歌,性格也和这位大诗人很像。“记忆中父亲在大学任教时期,经常有一大帮爱好诗歌的学生到家中来,父亲和他们饮酒论诗,有时候还会为了某句诗的遣词用字而争个面红耳赤。”吴钺说,他还曾经带着学生到乡下和山中去采风,收集大量的诗歌和民间故事,并间接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即便是晚年退休以后,吴开晋也始终离不开他的诗歌和诗人圈子,特别是济南的诗友圈。近几年随着年事已高,吴开晋身体渐不如前,兄妹三人几次想把他接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北京休养,他却总是拒绝,“我离不开这个诗歌圈子。”执意长住济南。吴钺回忆起母亲对父亲的评价:“他这个人啊,就适合写诗,带学生,当不了官。”
《沾化吴氏族谱》的副主编吴文峰是吴开晋的族弟,11月8日他还到北京探望了正在住院治疗的吴开晋。当时吴开晋面容清瘦,不过精神尚好。没想到不足一月,12月6日晚便传来了吴开晋去世的消息。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耿建华听闻恩师去世的消息后,几十年来和先生相处的情景浮上心头。他作诗痛悼:“一入学庠拜师尊,云帆高挂放初昕。江峡纵论风云变,琼岛清评日月新。桃李经春春意闹,诗书过眼眼光瞋。老蚕丝尽三冬暖,文苑无人不忆君。”
会写诗的诗评家
上世纪80年代初,吴开晋出版了第一本诗论著作《现代诗歌名篇选读》,共收录了77位诗人的110首作品。其中包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冯至的《蚕马》、戴望舒的《雨巷》、流沙河的《电车上的小姑娘》等篇目。与以往诗作选读不同的是,吴开晋不仅对作品进行注释,更是给出了个性化的、专业的评论解读。此后,吴开晋又先后出版了《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新时期诗潮论》《当代新诗论》《新诗的裂变与聚变》等著作,在诗坛上影响颇大,他也成为诗坛上最杰出的诗评家之一。
“吴开晋的诗论既有理论家的高瞻远瞩,又有诗人的灵思妙悟。他以开放的学术视野观察中国新诗,既注视着新诗潮的涌动,又关注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强调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去发展当代新诗。”同为诗评家的耿建华在为恩师《当代新诗论》一书撰写的前言中如此评价他的诗评理论。吴开晋毕生追踪着当代诗坛的发展,关注着老中青三代诗人的创作,他评论过的诗人达百人之多。其中有对巨匠、大家的评论,如《艾青——站在中西文化交汇处的诗人》《臧克家诗歌艺术风格的演变》《田间诗歌的艺术风格简论》等,也有对中青年诗人的评论,山东诗坛上主要的诗人都得到过他的评介。吴开晋注重对青年诗人的评介,既鼓励其探索和创新,又诚恳而准确地指出不足,深受诗人欢迎。
吴开晋曾说:“研究和讲授诗歌的诗评家,如果没有一点创作实践体会,是很难把握诗之灵魂及其精奥之处的。”他一边作诗,一边研究、评论诗,这也是他的诗评能鞭辟入里的原因。
吴开晋的诗作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于1996年获得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歌诗歌和平奖的《土地的记忆》。“莫要说那驱除魔鬼的炮声/已化为节日的焰火,高高升入云端/莫要说那焚尸炉内的骨灰/已筑入摩天大楼的基础,深深埋入地层。”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吴开晋教授所著《土地的记忆》,是一篇扣人心弦的,凝聚了反对恶势力的、充满感情的诗篇。诗歌通过非凡的隐喻手法,表现了牺牲者的痛苦和对恶魔的仇恨。”
“诗性优雅,灵动中又充满了浓郁的温婉气息和坚毅的思想感情。”台湾诗人林明理如此评价吴开晋的诗作。
耕耘山大40余载
吴开晋去世后,山东大学文学院设立于知新楼A609的吴开晋吊唁厅中,前来悼念和缅怀这位老师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面庞上还带着几分稚嫩的学生。吴开晋在山东大学文学院执教和生活40余载,他躬耕讲台,热爱教学,遍树桃李,嘉惠学林,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卓越成绩,为学院和中文学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开晋于1978年调入山东大学文学院,那被认为是山大发展的第三个黄金年代。在山大任教期间,吴开晋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研究等课程,并同高兰先生一起招收现代诗课研究生。当时山大还活跃着云帆诗社、沃野文学社等社团组织,吴开晋是诗社的指导老师。那时期他教授过的学生中,创作上,杨争光、吴滨、韩东、王川平、刘希全等开始崭露头角,学术上陈炎、贺立华、耿建华、孙基林、章亚昕等也小有成就。省内其他诗人如路也、寒烟、雪松等也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和关爱。在当代诗歌和诗评这篇沃土上,吴开晋无疑是一名呕心沥血的园丁,浇灌和关爱着一个个青年诗人的发展。
亲和宽厚、平易近人又治学严谨,是很多人对吴开晋的印象。他不摆教授的架子,不以高级知识分子自居,对于热爱文学和诗歌的青年毫不吝啬地倾囊相助、推介扶掖。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展告诉记者,当年跟随吴开晋学习时,他还只是个刚刚步入诗坛的文学青年,“因为不是吴开晋先生‘登堂入室’的正式弟子,再加上刚开始写作,自卑感很强。但是吴先生并不介意,总是带我参加各种诗歌活动,还引荐认识了宋遂良、袁忠岳以及谢冕、白烨等诗人和学者。”王展回忆说,先生为人极为和善,有着老一辈学人的君子之风。
近些年,有不少青年学子和业余作者慕名来信求教,请吴开晋写序写评。对此,只要有时间,吴开晋都会一 一满足。有人劝他有些业余作者水平不高,不必为其“吆喝”,吴开晋总是说,“基层业余写作者不容易,只要是爱诗人,就应该鼓励。”
“老蚕丝尽三冬暖,文苑无人不忆君”。正是因为吴开晋先生真知灼见的诗学著作,呕心沥血的教学态度和宽厚亲和的为人处世,让他永远被诗坛和爱诗人热爱和铭记。 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传统制造业“上新”新兴产业“长大” 山东企业厚积薄发,深耕行业搏出60个单项冠军
泰山集团为北京提供的超低氮燃气锅炉,环保且高效。受访者供图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2...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