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李凡东
血管就像人体内的一张网,触一发而动全身,有时一个部位出了问题,就有可能伤及其他部分,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有大大小小1000多条被命名的血管,除了心脑血管外,剩下的所有“潺潺溪水”“江河湖泊”就要由血管外科团队守护了。李凡东就是山大二院血管外科的“当家人”,如今他守护着这条“生命之河”已近三十个春秋。
他又是一名党员医者,时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以栓为本”到“以人为本”,他的手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无时无刻不透着人文医学的光辉。在他看来,医学不仅要治病,更要救人。大道至简,方显医者本色。
危急时刻冲锋在前 他是“救火队长”
12月6日上午,寒风料峭冬意浓。在山大二院介入手术室内,却弥漫着紧张沉重的气氛。患有肺栓塞的病人病情凶险,随时可能致命。山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李凡东屏气凝神地在手术台前忙碌着。他被整套蓝色无纺布制品包裹得严严实实。而在这一片蓝色之下,还穿着10斤重的铅衣。手术难度挺高,整个过程险象环生。但凭着丰富的经验,李凡东操作娴熟,异常镇定。历经1个多小时的手术后,病人的生命保住了。李凡东长长地舒了口气,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早已汗流浃背。
对一名血管外科医生来说,这样的“危情时刻”似乎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常常在走钢丝。”李凡东坦言。在普通人眼中颇为陌生的血管外科其实要负责除了心、脑之外的全身所有的血管疾病,包括动脉血管疾病和静脉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发作时常常十分凶险,发病急,进展快。在临床上,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腹主动脉、髂股动脉外伤性裂口,有如地下水管爆裂,即刻就会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生死有时只在一瞬之间。
在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刻意避开血管,因为一旦出现血管破裂,大出血很难控制,更无法想象在血管上穿针引线。而对于血管外科的手术来说,可以想象每一次缝针、每一剪刀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每一台手术随时都可能有风险。如果血栓脱落,堵塞了生命要道,如心、脑、肺,就会出现生命危险,给患者带来不幸和痛苦。”
压力就是动力。对每一个生命相托的患者,李凡东都会肩负起一个党员医者的担当。他从来没有忘记,26年前,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幕,敬畏生命早不再是简单的一句话。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已明白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救死扶伤的信念早已融入他的执医生涯。
每一次接诊、每一台手术和每一次査房,但凡还有一丝希望,他就绝不会放弃。
小创伤解决大问题 他是“微创先锋”
在血管外科中,难度最高的就是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在血管外科发展的早期,主动脉手术常常被描述为“苦战、夜战、血战、死战”,过程和结局常常是“披星戴月、血流成河、人财两空”。这让从医初始就反感“开大刀”的李凡东立志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小创伤解决大问题的方法。
上世纪90年代初,腔内微创治疗血管外科疾病的理念,已在国际领域兴起。曾经的传统经典手术,开刀起码4—5小时,病人术后要住院大半个月。而腔内微创手术却能带来逆转式突破,只需绿豆大的切口,打隧道、放支架,立竿见影,手术只要1小时,病人创伤小、恢复快。这一技术和李凡东一直秉持的理念不谋而合。2001年,他正式踏足微创腔内血管外科治疗领域,并参与了山东省第一台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过去我们做一台腹主动脉瘤手术,往往一 开就是十几个小时,这个过程就好比挖开路面,修理地下水管,工程极大。现在微创手术的切口越来越小,只需要在路面上找一个点挖下去,在地下把隧道做好,不需要破坏路面就能修理管道。”李凡东比喻道。横跨18年,如今这一由他率先参与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已在血管外科领域成为常规手术,医生技法更熟稔,支架选择更精确,犹如近20年来的血管外科专业一样,由于器械和理念的更新,发展得欣欣向荣。
为了学习更先进的血管微创治疗技术,2009年李凡东到在美国有“南方小哈佛”之称的范德堡大学医学院血管外科深造。在那里,他系统接受了血管外科的培训,并师从美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Colleen Brophy教授,学习并掌握了国际前沿的血管外科微创腔内治疗理念和技术。回国后李凡东成功将微创理念应用到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对血管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革新,走出了一条以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手术相结合为特色的学科路线。
对病人常常去安慰他是“心的救星”
李凡东欣喜地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理念的更新,医学逐渐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科学,它的身上开始闪耀人文的光辉。“这正是我们作为一名医者应该做的。很多年前,医学往往是只能治病不能救命,手术更多谈的是谁手术速度快,而不是谁做的手术让患者恢复快。而现在手术更讲究‘以人为本’,不仅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是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
李凡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所做的一切技术革新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一位60多岁的老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因为金属支架会刺激内膜增生,所以支架置入术的一年通畅率只有60%—70%,远期效果不好。再处理难度很高,反复手术也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科最新开展了药物涂层球囊术治疗下肢动脉病变,对该患者实施了药涂球囊治疗,避免了支架的置入。”李凡东说,该术式也是通过微创切口通道将涂有药物的球囊放入病变区,球囊膨胀3分钟,将药物转载到血管壁后将球囊撤出,药物可抑制内膜增生,降低管腔再狭窄风险,避免了支架置入带来的并发症。
静脉曲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见病,但它的治疗过程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抽筋扒皮”的痛苦。对此李凡东主持开展了外套式静脉曲张手术,通过VEINHAVST导管顺应正常血管的解剖及走向,在局麻下进行剥脱术。单侧肢体手术时间仅需10-15分钟即可完成,相较既往手术,更微创、更美观、更完整,即做即走,明显降低了患者负担,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大道至简,对于患者来说最好的手术就是最适合的手术,安全、简单,可以简单但不能简化。抽筋扒皮,给患者治好了病,但却带去了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这是不对的。”李凡东说,他非常欣赏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偶尔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一名医生,也要充当患者“心的救星”。
微创治疗给患者带来了小创伤的曙光,但给李凡东带来的除了为患者高兴的成就感,还有经年累月的造影和透视辐射。一台手术下来他所“吃”的射线,远远超出国际规定的普通人一年承受的安全射线量。如今他50岁的年纪,头发已花白不少,因为手术时左手要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球管下,他的左手比右手明显小一号,左手上的毛发也明显要稀少。尽管如此,尽管常常累得失眠,李凡东没有怨言:“既然病人需要,我作为医生,就要去做!”(新时报记者苏珊 通讯员张静)
□科室名片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水平。现有医、教、研总人数9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全体医师均具有医学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4人,具有多年外科临床经验的护理团队13人。全年诊治病人超过6000人次,手术400余台(其中微创腔内治疗100余台)。
科室目前开展了静脉曲张的微创个体化治疗,静脉血栓的导管溶栓,静脉血栓后遗症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术,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和支架置入术,肺动脉栓塞的导管溶栓术,布加氏综合症的微创治疗,肠系膜动静脉等内脏动脉微创治疗,静脉畸形和淋巴畸形的硬化治疗,糖尿病足及淋巴水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新闻推荐
□刁春风王冰报道本报济南12月12日讯今晚,大型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在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礼堂上演,这场精彩视听盛...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