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华美 邓文锴 王凯
“新型毒饵盒,安全、便宜、灭鼠效果好,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9月25日,国庆节前夕,山东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所曲宝泉,提起30多年前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消杀科,在赵承善带领下进行的投毒灭家鼠发明,仍充满自豪。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老鼠作为“四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病媒生物,依然是威胁我国城乡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大隐患。据山东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所曲宝泉介绍,当时,各地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能看到老鼠觅食横行的场景,不仅破坏庄稼、偷吃粮食,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很大,甚至发生老鼠咬伤儿童耳朵、鼻子、手指等事件。据统计,通过老鼠直接传染给人的疾病就有近40种,其中最为严重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群众为灭鼠也想尽一切办法。各式老鼠夹、老鼠药等灭鼠药具成了热销品,当时小贩走街穿巷叫卖老鼠药成了街头一景。然而,虽然灭鼠药具种类繁多,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要找到一种安全高效的灭鼠办法。当时,山东省防疫站消杀科工作的硕士研究生赵承善刚从北京调回济南不久,面对这一问题和情景时开始了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发明出既安全又高效的灭鼠工具?经过反复思考、设计,一种成本低廉、容易制作、适于大面积推广使用的三棱柱体新型毒饵盒设想,逐步在他脑中明晰起来:外形前低后高,底短盖长。前面为宽敞口的斜截面直角三棱柱体,由单位木工师傅用4块纤维板和6根小木条钉成,每盒仅需0.5元。随后,又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毒饵配方:70%的玉米和30%的小麦,加敌鼠钠盐,用80℃的热水浸泡后,晾干备用。
1980年冬,赵承善带领科里同事一起到济南东郊王舍人镇附近的小苏家村,开始毒饵盒长期投放控制村镇内家鼠数量的实地研究和调查。“145户人家,屋里地面都没有硬化,随处都能看到老鼠洞。”据曲宝泉回忆,研究准备工作首先从了解村里老鼠的种类和密度开始,赵承善和同事先在每家每户放置灵敏度高的中型标准捕鼠夹,单间屋放1个,3间屋放2个,经观察、计数,确定老鼠种类、密度和占比,用数据指导毒饵盒放置。
“靠墙、隐蔽、僻静!”毒饵盒的放置也有讲究,主要在墙边、床下、橱柜下、缸后等老鼠经常出入活动的区域,每盒放置毒饵100克,平均每2间房放置1个毒饵盒。
随后,他们每半月用自主发明的“格粉板法”测量评估灭鼠效果。用20cm×20cm的纤维板分100格或400格,均匀撒上筛好的细黄土或滑石粉,用玻璃棒摊平达1分钱硬币厚度,然后放置在鼠群出没区域,通过观察格粉板上老鼠的脚印来区分鼠种,根据鼠类的脚印所占格数测定鼠群密度及变化,以评价灭鼠效果。
新型毒饵盒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灭鼠效果并确保了人畜安全。首先是为老鼠提供了固定的取餐“餐厅”,曲宝泉仍能回忆起,当时老鼠蹦蹦跳跳前来“取餐”,并“胜利”返回洞中时的场景;其次一个十分明显而有效的功能,就是安全灭鼠,消除了散点投放灭鼠药给人、家养畜禽带来的危害;同时,毒饵盒制作成本低廉,制作工序简单,更容易在农村推广,为我国北方控制鼠害、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卫生健康提供了有效工具,并作出示范。
在持续进行试验使用新型毒饵盒21个月后,测定结果显示,灭鼠率高达97%以上,可以将家栖性鼠类的密度控制在1%以下,达到无鼠害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新型毒饵盒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来华访问的著名鼠害控制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某教授,对毒饵盒的灭鼠功效和神奇设计赞不绝口。此外,赵承善主持的大面积巩固无鼠害措施的研究获卫生部、全国爱卫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其发明的格粉板法获得山东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赵承善的科研小组还推出过新型高效、防腐、适口性强的灭鼠毒饵。据曾与赵承善一起工作过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祖春回忆,赵承善经过长期反复试验研究,推翻前苏联专家库加金教授提出的关于“草原洞内投放毒饵,达乌尔黄鼠不吃且不易被杀死”的学说,证实了洞内投饵可以杀死达乌尔黄鼠的理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承善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探索和付出,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记者杨润勤报道本报济南讯记者近日从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