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日下午,2018年和2019年两届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 karczuk)和 奥 地 利 作 家 彼 得·汉 德 克(Peter Handke)分别荣获该奖项。
得奖的都是谁?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评委会认为,她“有着百科全书般的叙述想象力,把横跨界限作为她生命的一种形式”。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作家,1962年生于大波兰省苏莱胡夫,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7年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而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受到波兰评论界的普遍赞扬。其魔幻的书写风格,反映出波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她在内的神秘的世界观。先后以《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以及《白天的房子和黑夜的房子》获得两次波兰文学大奖“尼刻”(Nike)奖,既受到评论界的肯定,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评委会认为,“他凭借影响深远的作品和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彼得·汉德克:奥地利先锋剧作家。1942生于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格里芬,1960年入格拉茨大学学法律,并参加了青年作家团体“格拉茨人社”,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当时亦在其中。1965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之后遂放弃学业,成为一名自由作家。1966年他的剧作《骂观众》发表后,开始受到关注。1967年他最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在欧洲获誉为“play of the Decade”,他的《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73年他因在戏剧的突出成就,获得德语文坛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当时年仅31岁。他创立了颠覆性的“说话剧”,消除了布莱希特极力保持的演员与观众、戏剧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即“陌生化”或“间离”,获得2009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大家熟知的电影《柏林苍穹下》也由他编剧。
为何是“双黄蛋”?
本次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一次性揭晓了两届得主?这源于2018年瑞典文学院发生的一起丑闻。“主角”是前瑞典文学院院士、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弗罗斯滕松的丈夫——让-克洛德·阿尔诺。
阿尔诺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摄影师,2017年11月,18名女性出面指控他涉嫌性侵、性骚扰,部分事件就发生在归属于瑞典文学院的场所。此外,阿尔诺还涉嫌先后7次泄露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给博彩公司。
这一丑闻让瑞典文学院陷入史无前例的危机,多名院士先后辞职抗议,导致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工作无法继续,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没有颁发,被顺延到了2019年。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百余年历史中,推迟一年颁奖的情况十分罕见,上次出现还是在1949年,距今将近70年。
为恢复诺贝尔文学奖的声誉,2019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经历了自1901年以来的最大调整。评委会中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他们在评选过程中也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诺贝尔基金会主任海肯斯滕表示,这将证明评委会已与该事件“明显脱离”。 (据中国新闻网等)
●专家访谈
诺贝尔文学奖褒奖伟大的心灵
2018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彼得·汉德克获奖。
文学评论家、山东大学教授马兵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三四年前,他得知彼得·汉德克被称为“德语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时,就出于好奇心阅读过其作品《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之后便非常喜欢这位作家,还曾与朋友交流过。马兵介绍,书名虽然是《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但彼得·汉德克实际上写的是人无所不在的某种焦虑,他的写作大概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叙事并非以故事取胜,而是带有思辨的色彩。“真是挺不错的。”马兵如是评价。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军之前则对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有所关注。他说,波兰也是一个爱好艺术、文学的国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受苦难,甚至有些还延宕至今,那里的诗人诗作一直都很有影响力。
这两位作家皆有作品在中国出版上架,比如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和黑夜的房子》,彼得·汉德克的《缓慢的归乡》《试论疲倦》《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等。诺奖无疑是最好的广告,扩大了两位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
这正是诺奖对文学的推动意义之一。每到诺奖颁布前夕,便有诸多对中国读者比较陌生的作家名字出现在讨论的话题中,使得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被认识、被阅读。张丽军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诺奖有利于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帮助人们了解其他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大众从诺奖这样的热点新闻中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共同促进一个时代文化空间的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中国读者对诺奖的高度热情,也让不少业内人士觉得有“降温”的必要。尤其是今年,一个与诺奖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博彩公司放出的赔率榜上,因为出现了中国作家残雪的名字而在中国掀起舆论高潮。纵然它让残雪的作品成为更多人的阅读对象,但这种过热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反感”,不乏有人在诺奖期间刻意避谈诺奖。
在马兵看来,在中国,诺奖往往会从一起文学事件演变成商业事件,很多人反感的不是诺奖本身,而是消费诺奖。有些人关注的不是诺奖中伟大的文学精神,而是热衷于根据赔率榜猜谜。马兵表示,近几年诺奖在中国的热度还与资讯的国际同步有关,另外,文学讨论的门槛相对较低,不像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样需要有专业的科学素养才能够参与讨论。
张丽军认为,大众对诺奖的热情值得鼓励,但应该保持对文学的敬意。马兵则认为,诺奖褒奖伟大的心灵,而我们应该借此去了解他们。 (新时报记者江丹)
新闻推荐
什么是脐带血脐带血是指宝宝出生后,脐带经过结扎和断离后存在于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家发现...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