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沿黄展区文创民俗产品齐聚 老工艺吹来黄河风

来源:山东商报 2019-09-19 09:54   https://www.yybnet.net/

浩瀚的历史古迹,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淀成沿黄各省区灿若星云的文明。昔日有奇景无限,今朝沉淀弥新。今日开幕的第八届山东文博会首设“沿黄特色文化产业展”,用文化创意、民俗工艺、特色旅游再现九曲黄河的古今风情。昨日在展会现场,记者采访了携特色产品前来的参展商,聆听作品中凝聚的黄河文脉。记者王远许倩

在坚守传统中创新

产品不在多,每一件都凝聚着青海的人文特色,正如小小的牛皮上绘就大美风光一样。不远千里来到山东,青海祁连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史玉兰,特意挑选了自己创作的精品前来参展。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牛皮烙画和刺绣手工旅游纪念品。

烙画工艺在中国由来已久,以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为特色。葫芦、竹木、丝绢都是其创作载体,生活在牧区的青海人依据当地特色衍生出了一种特殊工艺,在牦牛皮上烙画。“牛皮烙画是青海的一项传统工艺,将牛皮处理之后经镂空勾勒出图案之后进行细节处理加工。”史玉兰告诉记者,牛皮烙画的创作周期依照作品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最简单的也需要一个星期。除了原材料采用当地的牦牛皮,在作品内容上也着重体现当地特色,以自然风光和著名景点为主。

“刺绣是一项传统的工艺,想要长久地走下去必须进行创新。”史玉兰告诉记者,在融青海特色于创作中的同时,自己也尝试性地开发了系列旅游纪念品。“我将当地的景点作为元素提取出来,创作在钥匙挂件、镜子等小型创意产品当中,既展示了我们当地的特色,同时作品也小巧便于携带。”

设计新颖广受欢迎

9月18日下午,记者在文博会会场外,见到了来自青海省北海州门源县的参展商杨延福。此次参会,杨延福带来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青稞秸秆画和刺绣等手工艺品。

青稞秸秆也能作画?面对记者的疑问,杨延福向记者展示了他带来的一些青稞秸秆画。牦牛、奔马、莲花、古镇……记者看到,这些青稞秸秆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鱼虫,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很难相信,这些画作是由一根根普通的青稞秸秆粘贴而成。

众所周知,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据杨延福介绍,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就是青稞和小油菜,“青稞占我们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据杨延福介绍,青稞秸秆画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料和做工。一幅青稞秸秆的画作,需要经过选料、剪段、熏蒸、漂白、剖秆、刮平、贴块、绘图、刻象、熨烙、贴画、装裱等几十道工序。一幅优质的青稞秸秆画,必定是剪裁圆滑、流畅,熨烫的色泽自然、灵活,粘贴平整、色泽明亮、质感韧滑、造型准确、构图和谐,具有艺术美感。

杨延福说,他接触青稞秸秆画和刺绣,源于他的产业转型。杨延福说,他一开始想做特色农畜产品,但市场上这类企业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他就想走出一条新路来。

产品融入地方特色

经过考察,杨延福发现,县里多民族聚居,各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手工工艺。看到这个情况,杨延福就决定转型做传统手工艺类文创产品。“做文创产品,既有国家政策支持,也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为了做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杨延福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在参加一些展会时,他发现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方,有一些用秸秆做的手工艺品较受欢迎。看到这些就地取材,颇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杨延福明白了自己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就是青稞和小油菜,而青稞秸秆具有柔韧性好、光泽度强、材质薄、材料广泛等优点,用来作画再好不过”。

2017年7月,杨延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制作青稞秸秆画和刺绣类产品。“我们的产品都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比如我们的青稞秸秆画,都是以我们当地的特有风景、动植物作画,游客们都很喜欢。”

“青稞秸秆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杨延福说,他们的青稞秸秆画很受市场欢迎,“一方面是游客们很喜爱,我们当地的各个旅游景点都来预定我们的秸秆画;另一方面,不少宾馆、会堂、家庭买来作装饰,非常上档次。”

草原文化独具特色

古往今来,勤劳勇敢的马背民族在草原上创造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众多民族曾先后繁衍生息于内蒙古这片土地,传承至今,这些文化底蕴烙印在一件件创新后的特色产品中。荣朝集团此次携马头琴及音符挂件、福禄玉印等众多当地的特色工艺品前来参展,集中再现内蒙古独特的草原文化。

荣朝集团商务经理刘雨介绍,此次集团作品包含民族艺术收藏品、民族工艺精品、民族旅游纪念品、民族陶瓷用品、民族家居饰品、民族银饰品和民族精品皮具七个系列,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精雕细琢的工艺与各式吉祥图案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还原内蒙古民族文化。“鞍马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游牧文化的见证。此次带来的参展作品《祥运福鞍》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金马鞍为创作原型,将民族的传统信仰和情感寄托相融合,构成了一副雕花的马鞍。”

豪爽的内蒙古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装饰精美的酒器显示着内蒙古人对客人的尊敬。刘雨告诉记者,此次展会现场将展出可汗金碗和大汗银碗等器具,展示内蒙古人的好客之道。“将象征吉祥、美好、幸福的马奶酒盛在银碗中招待尊贵的客人,不仅表达了恭敬和虔诚的祝福,还传递着对客人的友谊像银子那样纯洁,像马奶酒那样洁净的美好情意。”

新闻推荐

加强产品质量开拓海外市场

9月11日,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车间加紧生产。该公司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科研院校合作与自行开...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沿黄展区文创民俗产品齐聚 老工艺吹来黄河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