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亮
走进杨凌示范区揉谷镇太子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设施农业和干净清爽的乡间小路,瓜果的香甜以及路边花草的清香阵阵飘来,农民正在田里忙碌的耕作着,身后美丽的村庄如画如梦一般。顺着该村一路向南,一大片葡萄园子出现在眼前,记者在杨凌鑫乐园家庭农场采访了该农场负责人、杨凌示范区新型职业农民张鑫。
这个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农村汉子,自幼跟随父母靠种田维生,虽然学历不高,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一种农村人少有的坚韧和对生活不断追求的意志力。由于农村的艰辛,他从小就养成了能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中学毕业以后,他看到自己的父母每天辛勤的在地里耕作,但只能养家糊口、解决温饱,却不能致富。十六岁的他去了新疆,这一去就是十多年,期间,他凭着自身的力气和灵活的头脑在单位开过车,承包过小工程,做过小生意。不断的打拼和辛劳的付出,他逐渐富裕了起来,并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富裕户。
2011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张鑫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顺应土地改革流转的大潮回乡创业,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承包流转土地四十余亩,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由于没有农业耕作的技术和经验,面对这大片的土地,多少个日夜他寝食难安。但他坚信,只要虚心努力的学习,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不断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和本地的科技能人请教学习,期间还远赴河北、新疆、宁夏、山东等地引进新品种,学习农业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拿到了该村第一个专业农技师证和创业证书。
致富是每一个农民的梦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梦想不仅仅是自己致富,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同时,他也是当地为数不多取得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他相信,祖先留下的这块黄土地,只要你用心的去经营,就一定能抱得金山归。2015年元月,该村第一家家庭农场——杨凌鑫乐园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在他的管理和运营下,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一个标准化的“生态户太八号”葡萄园诞生了,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和经营已具规模化,同时,他还引进了绿化苗木和杂果苗木的繁育、种植技术,为附近数十名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如今的杨凌鑫乐园家庭农场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收益稳定,葡萄远销四川、上海等地,供不应求,他也作为政府公费的农民大学生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深造。采访结束,张鑫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农场计划在未来不断的引进资金和人才扩大种植规模,使自身的技术优势得以发挥,一方面可以吸收大量由于土地流转闲下来的周边劳动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给附近的种植户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他还想利用自己的家庭农场平台,辐射和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组成经济联合共同体,提高科学种植水平,走出一条农业集约化经营模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记者于新悦报道本报济南讯8月30日上午,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成功举办第三届“沃德杯”广场舞大赛山东赛区总决...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