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演员演出剧照。上世纪70年代,《奇袭白虎团》剧组下乡演出。1960年,京剧《奇袭白虎团》在济南首演。2004年,第二代演员演出剧照。近年,第三代演员演出剧照。上世纪70年代,《奇袭白虎团》被搬上了银幕,家喻户晓。由年轻演员重新排练的《奇袭白虎团》继续活跃在京剧舞台上。上世纪60年代,剧组乐队在进行排练。
上世纪60年代,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慰问演职人员。
上世纪60年代的济南,山东省京剧团(现山东省京剧院)演出的一出样板戏《奇袭白虎团》,圈粉无数。这部戏在当年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顶级流量明星主演的电视剧。彼时,演员们不仅北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南下巡演时更是场场爆满。饰演男主角严伟才的演员宋玉庆,收到的粉丝来信以麻袋计。
《奇袭白虎团》为何能这么火?与其他样板戏相比,这部戏将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用于现代戏战争生活,特别是其中的武打场面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部经典动作片。
曾广发打开尘封记忆方荣翔将真实故事搬上京剧舞台
《奇袭白虎团》的第一代演员,如今大多已是耄耋之年。80岁的曾广发,就是其中一员。当年,他曾在《奇袭白虎团》中饰演志愿军尖刀班成员。1960年,曾广发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后调到山东省京剧团,曾任山东省京剧院院长。看到当年演出、练功的照片,曾广发激动不已,“这是宋玉庆,这是方荣翔……这是我。”“这张是我们在练功,这张是在演出。”“这张照片的年代太久远了,估计在1960年之前。”
打开尘封的记忆,曾广发讲述了《奇袭白虎团》创作的来龙去脉。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著名演员方荣翔主动请缨到朝鲜战场,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的一员。一次,方荣翔在为志愿军战士演出时,在一份《战地简报》上看到一篇介绍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智取李伪军白虎团的故事。方荣翔深受感动,决定将这个故事搬上京剧舞台。在朝鲜,《奇袭白虎团》一经演出便受到志愿军战士的热烈欢迎,成为每场必演的经典剧目。
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回国后,原京剧团一班人马转业组建了现在的山东省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原先创作的《奇袭白虎团》进行改编。创新后的《奇袭白虎团》,仍由方荣翔扮演志愿军团长,而主角严伟才,则落到武功好的年轻演员宋玉庆身上。
赴京演出一炮打响从舞台搬上大银幕
若论《奇袭白虎团》扬名全国的转折点,一定离不开 1964年文化部在北京举行的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
为了参加这场大会,《奇袭白虎团》剧组上上下下都使出浑身解数,决心把这出戏改好、演好。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奇袭白虎团》武打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有一位演员自创了“云里前扑”的动作,背靠观众面向山前空翻。为了练好这个动作,他在广渠门停马车的地方练习,经常被路面上的马粪粘身。后来又改在陶然亭游泳池练习,一直练到水把脸拍得通红。
到1964年6月,《奇袭白虎团》正式赴京演出。在人民剧场演出的最后一场,周恩来总理在演出结束前20分钟到达现场。并在演出结束后接见了全体演员。周恩来说,“你们这戏演得好,我邀请你们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演出。”
再到1964年8月,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观看了《奇袭白虎团》,还亲切接见了剧组人员,并对剧组提出“声情并茂”的要求。要知道,在正式演出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主演宋玉庆临时生病,为了不影响演出,他向大家隐瞒了消息。直到上场前,医生来给宋玉庆打针,并提醒大家在做动作戏时注意保护好他,演员们才得知真相。好在一切有惊无险,演出顺利进行。
由于极具人气,1970年,《奇袭白虎团》被搬上银幕,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将样板戏改编成电影的任务。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演出场次过多,到拍电影时,宋玉庆的嗓子已经遭到了损坏。由于嗓音松弛,不能现场录音,摄制组只好从宋玉庆过去演唱的录音带里一寸一寸地挑选、剪辑,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对口型,拼接成唱段。电影直到1972年9月28日才完成,这部拍摄了近两年的影片上映后轰动全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白虎团”演出仍继续红色经典当如何传承
随着《奇袭白虎团》第一代演员由于年龄原因逐渐退出舞台,饰演严伟才的重任落到了现任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刘建杰的身上。对刘建杰来说,第一代《奇袭白虎团》是永恒的经典。宋玉庆在他心中更是堪称偶像级的存在,是不可逾越的。尽管如此,刘建杰仍然愿意接受这次挑战,“做演员就是要不断破壳、突破自己。”过去在戏曲学校,刘建杰接受的都是传统戏教育,一招一式皆有程式可循。对他来说,演出《奇袭白虎团》这样的现代戏,首先就是要剥离程式,“最开始在舞台上,连走路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走。”
剥离程式只是第一步,武戏才是刘建杰最大的障碍。尽管有一定的武戏功底,刘建杰毕竟是老生出身,与武生相比在动作戏上仍有一定差距。他反复观看宋玉庆的相关资料,日复一日地练习,终于掌握了《奇袭白虎团》的武打动作。第二代《奇袭白虎团》除了演员阵容更换,经典桥段和武打动作全部得以保留。观众仍然能看到翻铁丝网、“云里前扑”这样的经典打戏。在由刘建杰主演《奇袭白虎团》的上世纪90年代,该剧在巡演时上座率依然很高。
如今,《奇袭白虎团》演员更替已经到了第三代,演出也仍在继续。为了让现代观众能够接受这部戏,主创对剧本中个别词句稍微作了一些删节,突出了该剧的故事性,并使用了一些电脑灯来丰富舞台效果。《奇袭白虎团》最近一次演出大约在2017年,当时只出演了部分片段。
从1953年创作至今,《奇袭白虎团》已走过接近70年的风风雨雨,大约三四百名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参与了该剧的演出创作。该剧更是曾经影响了一代观众。“《奇袭白虎团》是我心中永恒的经典,老先生们的艺术成就在现在看来也是很难超越的。”京剧票友蒋健勇说。蒋健勇的父亲蒋正均曾在《奇袭白虎团》乐队中演奏京胡。父亲好客,蒋健勇幼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京剧大咖们在家中吊嗓练声的场景。作为那个年代的经典,《奇袭白虎团》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男孩子都喜欢玩枪,因此非常喜欢这出戏。在那个精神产品相对贫乏的年代,《奇袭白虎团》无疑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蒋健勇说。
反映中国革命年代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曾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些红色舞台剧目至今仍然散发着魅力。对老一代艺术家来说,他们期待能不断传承红色经典、弘扬红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如何传承时代的红色经典,让红色剧目进一步赢得市场和观众,也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命题。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刘阳赵晓明陈长礼老照片由济南报业影像档案馆提供)
更多文字、视频、图片内容,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秀丽)“爱,从一份保障开始。”为响应上级监管部门关于“7·8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安排部署,近日,信泰保险山东分...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