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故乡多土路,土路上行驶着刻有时代印记的各种老车,而且这些老车五花八门,有人推的独轮车、有能拉能推的平车、有牲畜拉的大车、马车和专拉犁耙的拓车等等。当然,这些“老古董”现在都已成为昨日黄花,大都进了各地的农耕文化展览馆或民俗陈列馆了。但若论起它们的历史功绩来,那可真叫劳苦功高。
功劳最大的是独轮车,这是一种只有一个轱辘的木制胶轮车。一般情况下,独轮车一边放一个长形条筐,用于装载物资,推车人双手扶住车把,巧妙地扭动腰肢和屁股来平衡车子,并使之正常行驶。这种车子当地原本并不多见,1948年淮海战役的时候,山东解放区的大批支前人员随解放大军南下,他们正是用数以百万计的独轮车,把成车成车的煎饼、军鞋等支前物资运到了杀敌立功的前线,独轮车也从此落户淮北。陈毅元帅曾有句不朽的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资格最老的是大车,又叫牛车、太平车,是生产队重要集体资产和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车共有四个包了铁箍的车轱辘,需要套上四头黄牛才能拉动。赶车的把式坐在左前方的车帮上,长鞭轻轻一甩,黄牛们个个出力,车子便走动起来。大车最怕的是拐弯儿,除了赶车人要精准把握外,关键还靠“圆”车的,“圆”车人手握木棒,只要拐弯就要跳下大车,瞅准机会,拼命地用木棒“别”车。向左拐时别左后边的车轮,向右拐时别右后边的车轮。这赶车人和“圆”车人就像一个单位的正职和副职或一对夫妻,既要赶得好,又要“圆”得好,相互补台方能好戏连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车很快取代了牛车,刚开始大家还不以为然,直到供销社成立了马车队,大家看着马车不仅比大车跑得快,而且只有两个橡胶轮子,起停转弯更加轻松自如,只要买上一匹能驾辕子的好马,再配两匹拉二梢子的小马就行了。既然都有了大车换马车的强烈要求,公社领导当然也顺水推舟,派人从内蒙古调入大量优良的马匹,只是一年多的时间,那些使用了无数个年代的“老牛破车”就全部鸟枪换炮,提档升级了。于是,乡村的土路上常常上演着《青松岭》的镜头,不时响起“长鞭一甩啊,叭叭地响”的美妙歌声。
转眼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土地包产到户了,队里的耕牛、毛驴、犁、耙、石磙等生产资料全部被大伙儿“抓阄”到户了。大车、马车这些既笨重,又不适合一家一户使用的老物件一下子变成了一堆“废物”。而原先主要用于接送亲戚、病人,拉石运土的平车们,一时间成了风靡千家万户的标配。很多人还套上毛驴,把它变成了漂亮实用的毛驴车,赶上它“的的、驾驾”地下地干活不仅省时省力,就连赶集上店也方便多了。
无论是独轮车、大车、马车还是平车,用途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无论拉庄稼还是拉石头、拉木头、运粮食,图的都是多拉快跑,提高工效。只有那种极简版的拓车,平时只有拉着犁、耙下湖耕地的作用,只有在雨雪封路,其他车辆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才被派上用场。记忆中就有一年的八月十五前后,邻居王大娘突发大病,急需送往医院,可那时农村的土路一遇连阴雨的天气,便泥泞不堪,无论大车、马车、平车都变成了不能动弹的“死车”。情急之下,大家七手八脚把王大娘抬上软床子,爷爷套上拓车,把软床子固定在拓车上,爷爷一甩长鞭,黄牛拉起拓车就走,很快就到了医院,救了王大娘一命。
老车同时也是娶亲的婚车。大车、马车、平车当婚车用的时候,都要在车厢上搭个席篷子,上面覆一床红色的被面子,就算相当奢华了。而赶上雨天车不能行车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拓车了,而拓车是不能搭篷子的,最多也是在车上放块门板,新娘子坐在上面也就“风光无限”地出嫁了。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今天,虽然我们拥有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却无法忘记乡村的泥泞土路,因为那里才是我们人生的真正起点。虽然我们开上了各种豪华的小汽车,甚至坐上了动车、飞机,却怎么也忘记不了曾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的牛车、马车、平车、独轮车和甚至土得掉渣儿的拓车。因为,正是它们载着我们及我们儿时的太多梦想出发!
新闻推荐
依托大数据驾驭大案要案 开发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先后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10余起
2018年以来,依托大数据平台,先后破获传销、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等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1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名,挽回经济...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