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发布会,解读《关于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措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山东今年将以更大力度消灭在房产登记、社保手续、亲属继承、户口迁移等领域存在的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同时,省政务服务中心和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年内基本实现一体化运行。记者刘建宇
更大力度消灭“奇葩证明”
“长期以来,在房产登记、社保手续、亲属继承、户口迁移等领域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繁杂无谓,加大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企业和群众苦不堪言。”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孙成文说,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各类证明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点工作。
孙成文说,“减证便民”工作由省司法厅牵头负责。经过清理,2018年12月底,山东省对国家层面设定的884项证明事项,逐项提出保留或取消建议;对山东自行设定的548项证明事项,按照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一律取消的要求,共取消526项。各市各部门也已经将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取消清单向社会公布。
“省司法厅充分运用司法部‘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组织各市各部门处理投诉举报事项,指导相关部门对证明事项涉及的依据进行清理。”孙成文说,《关于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措施》也对今年更大力度减证便民工作作出部署。
据了解,山东省已被司法部确定为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省,将用半年时间完成试点任务。下一步,省司法厅将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要求,继续梳理和取消证明事项,组织各级各部门落实国家层面清理结果,对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山东省将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围绕直接面向群众和企业、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积极开展告知承诺制试点探索。
逐步实现“全域通办”
《措施》提出,到2019年年底前,省、市再推出一批“全省通办”“全市通办”事项,逐步实现“异地可办”“全域通办”。
省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烨说,目前,山东省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在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组织编制权责清单,首批11个省直试点部门已经完成权责清单编制。政务服务管理部门也正在压茬推进服务事项目录编制调整工作,对每一个服务事项办理要素、办理流程进行细化,预计10月底前全部到位。“这次梳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全省统一,自上而下进行,要求做到同一事项在省、市、县三级申请材料、办理环节、流程和时限等要素基本统一,为更多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可办’‘全省通办’奠定基础。”刘烨说。
刘烨介绍,山东省要求“办理要素精细化、办事场景颗粒化、办事材料图表化、审查要点可视化”。全省基于同一个标准和模板组织完善,要让群众一看就明白自己要办理的事项如何办、在哪里办、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什么时间可以办结,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同时,进一步聚焦“群众眼中一件事”。2019年年底前,要求省和各市在推进项目落地、企业注销便利化、证照联办等方面再推出一批高频“一链办理”事项,并选取优秀成功案例在全省复制。所谓“一链办理”,就是换位思考,把一件事的各个环节理清楚、串起来,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推动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关联事项协同服务,变“一事一流程”为“多事一流程”。
“今年,省政务服务中心和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年内基本实现一体化运行,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符合条件的全部委托济南市代收。经过磨合提升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尽快向全省其他15个市和县区推开。”刘烨说。
新闻推荐
□记者张依盟通讯员黄克明报道本报济南5月13日讯记者今天从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视...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