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分队合影。分娩妈妈课堂孕妇合影。
面对患者,你用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灯光,驱散他们心头的阴云。面对恐惧,你用穿越生死的温暖,幻化成炽热的烛炬,照亮孤独者前行的道路。你面庞上那朵灿烂的微笑之花,栽种在患者内心原本灰暗干涸的土壤,搭建起通往健康生活的心灵桥梁……
句句赞歌不是空中楼阁,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以下简称“省立三院”)的白衣天使们看来,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彰显忠于职守的诺言。近年来,省立三院相继推出延续护理、VIP定制服务、舒适分娩、无痛分娩、母爱式服务、袋鼠妈妈等创新护理服务,又涌现出李景春、王玉芬等“最美健康守护者”。经历近70载风雨洗礼的省立三院,穿越时光的界限,用不断创新的服务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起当代“南丁格尔”的光辉形象。
延续护理 让服务走进患者家中
2013年那个夏天,济南市民姜然的父亲做完手术,回家休养,不久后需要去医院拔掉尿管。正为接送老人发愁的姜然,接到来自省立三院护士打来的电话,“姜老师,我们的护士可以上门为老人拔尿管……”这个电话对姜然来说,如天降甘露,也为众多和她父亲一样面临出行不便,却需要护理的患者及家属带来方便。
“一方面为患者节省金钱、人力,另一方面为医院节省医疗资源。”省立三院护理部主任王秀丽认为,许多患者,尤其是失能半失能的人群,在回家休养期间,都有更换管路(胃管、尿管)的需求。曾经,为了更换管路,患者家属要花费金钱、预约120救护车将病患接到医院完成操作。医院的护理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调研后,决定推出“延续护理”服务,将医院周边患者统一建立微信群、QQ群。当患者提出需求时,医院就会派出休班护士上门服务。
随着病患需求增大,原本仅仅出于人性化考虑的服务项目正式纳入护理日程。从2018年开始,医院对医联体下的社区医院护士分批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培训。为规范和拓展这项业务,医院还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将护理服务搬到线上,统一告知术后注意事项、费用等信息及常识。自此,患者家属在家即可为患者预约上门服务,并支付相应费用。
VIP定制服务 患者享受医护一体化服务
“公立医院有了VIP病房,既能享受高端服务,又能保障医疗水准。”前不久,在省立三院肝胆外一科住院的患者吴磊感叹道,自从住进肝胆外一科VIP病房的那天起,他就享受医护一体化服务。从门诊开始,两位专家大夫对他双重负责,科主任从接诊、手术到查房,全程跟踪治疗。不管下班和完成手术后是几点,科室主任都会走进吴磊的VIP病房查看他的恢复情况。当科室主任不在医院时,科室专职大夫便会随时处理病人突发情况。与治疗一体化的是护理服务,每位VIP病房患者都有专属护理人员,对病患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此外,针对VIP病房的患者,病员服务中心还提供对病人的陪检服务,全程陪同刚入院的病人到各科室体检。
除了肝胆外一科,妇产科也设置了5间VIP病房。温馨的装修是硬件,8小时免费月嫂服务,以及护士心贴心的产后指导才是取得患者好评的核心竞争力。在专职护士的帮助下,无数一胎妈妈得到实用、科学的育儿技巧。
母爱式护理 让早产儿感受妈妈温暖
儿科和产科护理是护理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舒适分娩”、“无痛分娩”、“袋鼠妈妈”、“母爱式护理”等一系列创新护理服务落地,省立三院的护理服务已经走在山东省前列。
“都说生子要走一趟‘鬼门关’,我却因为‘无痛分娩’幸运、平静地完成生命的转折”,刚刚生下宝宝的徐丽发自内心地感谢省立三院护理团队推出的“舒适分娩”、“无痛分娩”服务。当天晚上8:00,徐丽出现宫缩、阵痛。她第一时间求助护理人员。产科护士握住徐丽的手说:“别担心,咱们医院有无痛分娩。”
如今,省立三院已经形成产科一站式服务。除了产中提供无痛分娩,产前和产后开设孕妇课堂,提供耳血压豆法帮助泌乳,在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平台上线“产后护理包”,提供新生儿护理、产后修复、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黄疸测量、盆底肌功能康复等业务。
在儿科的新生儿室内,躺着许多待哺的早产儿和有生理缺陷的婴儿。“孩子突然离开母体,没有安全感,我们就创建‘母爱式护理’和‘袋鼠妈妈’两项服务,让孩子享受妈妈的关爱。”护理部副主任姜玲玲介绍,何为袋鼠妈妈?针对早产的孩子,如果产妇能下床走动,就让产妇来到新生儿室,将孩子贴近自己的胸膛,进行母体接触。而母爱式护理中,护理人员则充当爱心使者,对已经有泌乳情况的母亲,指导其挤出第一口“黄金奶”。不能守在早产儿身边的母亲,可以通过与新生儿室的护士手机连线,看到自己的孩子状况。为了让孩子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情,护士为初为人父和人母的爸爸妈妈提供一支笔,让他们在奶袋上贴上小纸条,写上祝福语……
快乐康复病房 打造成业内佼佼者
“当我重重摔在地面上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骨头断裂的声音,暗自想着,这辈子这条腿是要完了。”这是手术后李峰的内心独白,而现在变成“只要好好做康复训练,站起来的日子就不远了。”
在省立三院的康复医学科,“快乐康复”成为口号,更落实在行动中。针对病人情况,康复师、医师、护士几方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计划为阶梯计划,每完成一个目标,患者都会享有成就感。
如今,像李峰这样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越来越多。为满足病患需求,省立三院计划在今年6月开放南院护理院区,将1到8层全部设置为康复病房,9层以上设置为高端养老病房。康复区涉及神经、运动、心肺康复,以及促醒中心。作为省内最早建立康复体系的省立三院,如今正努力争做全省医院中康复最全面的医院。
最美健康守护者 充实人才队伍建设
除了不断创新的护理服务项目,无数专家型、管理型护理人才也在不断涌现,为这所快速发展的省级医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团队。细数省立三院近年来的“最美健康守护者”获奖名单,肝胆外科护士长李景春、儿科护士长王玉芬均榜上有名。
49岁的李景春,从事护理工作几十年,在临床岗位兢兢业业地奉献着。虽然她年纪大,但思维超前。在微信开始兴起时,她就通过微信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为让患者获得更多健康常识,她在患者床头桌上放上“床头暖屏”,不间断播放康复视频,让病人养病时,抬头就能拿起小电视,学习知识。在带教方面,李景春在近三年内带出了2位正护士长,2位副护士长,有力推动护理队伍向前发展。
儿科护士长王玉芬是省立三院护理人才在职业生涯改革创新的代表型人物。为了给员工更多上升空间,她和一部分护理人员成为医院第一批打破身份限制,由合同制转为聘任制的员工。进入聘任制后,她又成为首批转变身份后竞选护士长的人才,并顺利完成每年年底的护理考核。
精湛的业务和敬业精神诠释省立三院人以院为家,以院为荣的理念。如今,省立三院的护理团队中,已经走出许多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学科发展和百姓健康事业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张贤凤 曹坤)
新闻推荐
今年遴选2万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对象 符合直接申报认定条件可缩短培育期限
□记者王原报道本报济南讯省教育厅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度“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遴选培育认定工作的通知...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