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改变加工参数可以提高砂轮的使用寿命。 ”杨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于机器是当时最先进的,参数也是厂家技术人员设定好的,虽然有疑虑却也不敢轻易改动。于是,他利用下班时间,多次调整参数、验证加工精度,通过不断摸索积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调适出最佳加工参数,使1个砂轮加工量由原来的3000件增至5000件,提高了整体班组的加工效率。
使用在热后硬车工序上的合金刀头,经过杨波的革新、改进后也实现了降本增效。“这个刀头是两面刃,以前只用刀头的一面,加工150件就需要更换。 ”杨波说,发现这个情况后,他尝试用另一面加工,经多次调试获得成功,不仅生产成本降了一半,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
近几年来,杨波积极参与公司新产品试制生产,先后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提出工艺改进建议80余项。他还针对车间生产中的关键工序、瓶颈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年平均革新项目20多项,为企业增效100余万元。
无私传授,带出多名业务骨干
刚到公司时,杨波的师傅王兰洲耐心传授机器操作、磨刀技巧经验,让他快速成长。现在,他也像自己的师傅那样,将所有经验对青年职工倾囊相授。“杨师傅经验丰富,给我们指导时也十分耐心。我现在也能独立调整设备参数了。 ”提起杨波对自己的指导,员工万红凤十分感激,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公司的青年标兵。“杨工技术全面,车间新进的员工都会交给他来带。几年时间,已经为车间各工序培养出了十几名主力,他所带领的磨齿班组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先进班组。 ”机加三车间主任王玉栋对杨波连连称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得到表彰更是一种激励。 ”对于此次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杨波说:“有了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今后,我将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更加精益求精。 ”
新闻推荐
龙居镇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扶持小微企业,打响地域特色品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推动...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