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雪琳 记者 姜蕊)两公司对收益的计算方式产生分歧,引发诉讼。法院判决生效后,周某不断去法院,要求规避部分还款责任。3月5日,经过法官释法明理,铜官区法院执结该起合伙协议纠纷案,申请人姚某与被执行人周某达成和解,周某当场向姚某支付3万元。
据了解,2008年9月,山东某机械公司与铜陵某投资公司签订供货合同(主要销售涂塑钢管、沟槽管件等),由山东某机械公司授权周某为铜陵某投资公司供货,姚某针对该笔业务成为周某的合伙人,缴纳出资15万元。周某出资239800元,共计向山东某机械公司出资389800元,山东某机械公司发货给铜陵某投资公司后,周某、姚某从中赚取每件每米33元的差价。项目结算后,确定周某、姚某二人的全部收益为604263.7元,但双方对收益的计算方式产生分歧,引发诉讼。该案经铜官区法院一审、铜陵中院二审,最终认定周某应支付给姚某的投资款及收益共计196470元,扣除姚某已经领取的12万元,判决周某给付姚某合伙投资款及收益76470元。判决生效后,周某不满判决结果,不断前往上级法院,要求规避部分还款责任。
执行中,法官依法向周某送达限期履行通知书,督促周某尽快履行还款义务,周某始终未主动履行。法官依法冻结并扣划了周某银行账户余额13000元,同时查封了周某的房屋,限制交易。周某发现后,联系法官要求立即解除强制措施。3月5日,周某来到法院,法官将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再进行告知,并告诫周某如果再不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将对其司法拘留,周某迫于拘留威慑,主动与姚某协商,同意当场支付现金3万元,恳请姚某原谅。双方达成和解后,姚某收下执行款41666元,放弃余款请求。
在处理该起“骨头案”时,执行法官做得最多的工作是释法明理,采取“先礼后兵”策略,最终迫使周某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履行还款义务,从而化解了申请人与被执行人之间长达十余年的纠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5日至6日,市政府党组成员,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工委书记王作安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部分园区重点产业项目,调研企...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