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生病,很多子女需要请假陪护记者于娜摄立法保障建议设立独生子女探亲假
统一平台让网约护工像约车一样方便
医疗、养老是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在今年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不少委员关注相关话题。独生子女养老保障立法、搭建统一“互联网+”护工平台、改变护理整体管理模式……在分组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医疗陪护话题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记者于娜史尚静
关注陪护建议为独生子女养老保障立法
身为医务工作者,省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主任连方对独生子女陪护问题较为关注。她认为,目前,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逐渐步入老年,生病住院如何照顾成了难题。
“我有一个同事40岁左右,自己因为骑电瓶车出事故,腿骨折病假已经休了3个月,刚拄着拐能上班,结果她父亲车祸突然没了,患有心脏病的母亲承受不住打击病倒了,家里还有外婆需要照顾。”连方说她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同事是独生女,这一变故让家里的重担都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哭着告诉单位要请假料理后事,从道义上是该照顾一下,但本来就休了很长时间病假,到底允许她再休多久让领导犯了难,最后只能让她延长了病假时间。”
连方认为,独生子女陪护难题已经是社会普遍现象,应该受到重视。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目前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重趋势。“60岁以后各种病会伴随而来,家里老人病了孩子多的轮流照顾时间长了都受不了,更何况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连方说,在传统思想影响下,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敬老院,同时,很多家庭找家政人员也难以保证老人随时都能得到照顾。“比如过年期间,很多24小时家政就会提前回家,多给钱也不干,独生子女要上班还要照顾老人,连个倒班的都没有,现在这种现象很普遍。”
针对独生子女陪护问题,连方建议企事业单位形成统一的制度,享受护理假;此外,连方还关注到农村独生子女外出打工,家中老人生病无人照护的问题,她建议应设立独生子女探亲假,“我觉得未来30年时间这一代独生子女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国家可以制定一个‘独生子女养老保障条例’或法规,同时进一步健全养老体系。”
统一平台让网约护工像“约车”一样方便
除了家庭陪护,医院的陪护也是热议话题。家人生病住院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日常陪护成难题,于是不少护工走进了医院。省政协委员、菏泽市立医院副院长司世同认为,“互联网+”陪护是未来方向,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他希望全省能建立统一的“互联网+”护工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让请护工像网上约车一样方便。
“现在我们着重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就需要规范这一块。”司世同介绍,经过调研,他发现很多病人家属可以通过专门软件请护工,但护理人员资质和专业性难以把握。司世同表示,社会力量的加入给医院陪护提供了帮助,但缺乏有效监管和政策约束。“进入医院的护工多了,病房秩序乱不说,还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最关键的是这些护工专业性上有待提高。”司世同介绍,他所在的菏泽市立医院为满足病患家庭需要,组织了一批护理专业毕业生,培训后上岗专门给病人提供陪护服务,“但这些人只是简单的陪护,没有分类分级,也没有国家统一规范、监管,这方面还要再完善。”
司世同的建议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这里面是24小时护工还是简单护理的护工,都可以选择,而且像约车一样滴滴一下就能找到。”司世同认为这需要相关企业、医院共同努力形成社会效应。“全省建立统一标准,比如对进入医院的护工都要进行备案、发放证件,还要有专门服装和标志,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
改变模式按病人需求提供陪护服务
“成立统一的护工平台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省政协委员、省立医院保健呼吸科主任王静认为,在一步步向统一平台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不同病人对护工的需求不同。作为常年忙碌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王静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她发现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逐渐成为扛起家庭重担的主力军,忙碌于工作的他们,一旦家中出现病人,对于护工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王静告诉记者,目前有些科室病房经济条件好的病人,每月甚至可以花费6000元左右请护工,而有些病房内,4张病床病情不算严重的患者会各掏几百元,共同聘请一名护工,做些基础护理工作。但即便是这样,几百元钱对于一些没有经济基础的病人来说,仍是舍不得出的一笔费用。“我认为在向实现统一平台这一理想状态中,可以逐渐根据病人的需求,进行分流,推出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服务。”
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院长兰克涛则表示,他们已经在朝系统化陪护服务做了尝试。“三年前,我们医院和一家公司进行合作,提供专业的护工。实际上,当前的陪护市场价格非常透明,医院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让陪护工作更加规范。”据介绍,原来的陪护都处于“散养”状态,在医院厕所随处贴小广告,或者是家属通过护士长介绍一些熟悉的护工,但这样存在风险,服务质量也无法保障。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开展,兰克涛认为,将来必须要改变护理整体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现在我们对护理的相关规定仍是比较机械化的管理,未来医院需要进行供给方改革,针对病人需要的护理方式转变。”
委员声音
委员建议应大力发展三类残疾人康复托养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杨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体系,增加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省政协常委、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侯桂华,专门在这一条上重点做了标记,“因为我今年的提案就和这个有点关系。”
侯桂华向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大省财政对三类残疾人公共服务支出的建议》,其中就包括精神残疾、重度智力残疾人。
侯桂华告诉记者,当前,精神残疾、重度智力残疾、重度肢体残疾人贫困现象比较严重,且以残疾人“两项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主的社会救助力度不足,许多地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低,约在80元-100元/月之间;且托养服务、医疗康复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需求缺口较大。
为此,她建议对比省外标准并参照全国平均水平,大幅提高补贴标准提高精神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社会救助水平,扩大和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体系,增加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这个非常好。”侯桂华表示,在进一步发展精神病院、促进精神残疾人公共服务的同时,建议大力发展三类残疾人的康复/托养服务。在公共机构服务方面,建议每一个区(县)至少建立1家专业性强、运行规范、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公共托养服务机构;发展基于社区的日间康复/托养中心,在每一个社区至少建立1家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家庭托养服务,大幅度提高三类残疾人家庭托养护理补贴标准。“建议此三类残疾人护理补贴水平提升至不少于当地最低工资收入的水平。”
新闻推荐
2月16日下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省法院...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