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然锋 曹鹏飞
通讯员 李广涛
新签约落地项目79个,引进各类高端人才62名;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6家;加快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划转审批事项140项、“一次办好”事项650项……一年来,高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扎实推进高新科技城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台阶。
高新区始终把建设高新科技城作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工作全力推进,在该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城引领、三核支撑、五线带动、八园协同”总体布局中做了详细阐述。“一城”就是突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努力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高新科技城。
这就是高新区的发展路径和行动指南!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纪民介绍,去年以来,高新区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出台支持产业、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助推企业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全力加快高新科技城建设,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高新区持续做好“加法”,新动能逐渐壮大。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等方式,高新区在抓招引上加压、在给政策上加力、在抓推进上加速,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高质量经济发展规模。特别是,抽调懂经济、懂产业、懂企业的行家里手,新成立的工业智能化、大数据、电子元器件及功能材料3个产业推进办公室,专门抓产业培育。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启龙认为,新的产业推进办公室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越来越多的领导成了企业的“知心人”,有好政策、新政策第一时间介绍解释。
新旧动能转换中需要减去落后产能,高新区深做“减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改造一批落后生产、提升一批低效企业,清除经济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加快存量企业转型升级,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以环保政策加严、散乱污企业治理为契机,高新区淘汰陶瓷产业落后产能,淘汰燃煤锅炉,加快清理僵尸企业,以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的“退”,为主导产业、优质企业的“进”腾出空间。一退一进,推动实现转型、升级。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建设高新科技城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该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因素。如今,高新区善做“乘法”,挖掘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平台,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几何效应。高新区出台的科技人才新政30条,与市里的22条人才新政相比,具有鲜明的高新特色,含金量很高,目的就是打造全市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高新区联合市外国专家局建设了全市唯一一家中乌人才交流中心,下一步要建设中欧研究院,为更好对接国外高层次人才牵线搭桥。千方百计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多管齐下留人才,高新区正发挥人才效应,让他们真正成为企业迅猛发展的“增长极”和“助推器”。
要想实现高新区大发展,必须坚决做好“除法”。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改革办主任魏建彬说,做好“除法”更重要!
高新区的企业都注意到了,以前该区的经贸局、商务局、科技局、发改局、统计局合并组建了两个部门,经贸局、商务局合并为经济贸易局,科技局、发改局、统计局合并为科技发展局。“目的是实现部门扁平化,减少部门之间的权利界限,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接地气的服务。”魏建彬说。
部门少了,服务没下降。高新区建立了干部联系企业制度,选派53名干部联系服务32家重点企业,联系干部每周到企业现场办公不少于1次(半天),专门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
加减乘除“四篇文章”积极推进,高新区建设高新科技城步伐铿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平稳接续。
新闻推荐
□记者王新蕾报道本报济南讯1月18日上午,太平人寿首批“智慧营业厅”在济南正式投入使用,从传统“业务办理场...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