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纺织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先后开发“氨纶丝操作手法”等多项成果,培养千余名技术骨干……前不久评选出的第14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85后纺织女工王晓菲格外亮眼。
2003年,从山东德棉技校毕业的王晓菲,被分配到德棉公司细纱车间干挡车工。这一年,“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首次在全国提出。这也意味着技术工人被纳入了人才队伍的范畴。
随后的这些年,我国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并逐步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已超1.65亿人,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4791万,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23%和39.3%。
转眼15年过去了,王晓菲也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高级技师。日前,作为主讲人之一,她出席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畅谈近年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改革。
成长的舞台越来越大
刚进厂时,企业请了位劳模给“王晓菲们”作事迹报告会。这位劳模也是一名细纱挡车工。看到他熟练地操作犹如弹钢琴一般,王晓菲深受鼓舞。
细纱车间高湿、高温、多尘。但车间里总能看到王晓菲加班的身影。勤奋和汗水为她换来了2008年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入场券。她一举夺魁。
取得成绩后,王晓菲坚持要干就干到最好,钻研出很多创新性操作方法,并先后荣获“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高技能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4支人才队伍。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看来,高技能人才的地位不断上升。
最近几年,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工、高级技师赵奇峰明显感觉到,技术工人日渐受到重视。
“对我们工人利好的政策层出不穷,一个接着一个,都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让我们在基层一线感觉到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有希望,有价值。”赵奇峰说。
他所在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立了九级技能人才晋级通道,在以往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首席技师,油田公司专家和集团公司专家又相应配套了津贴。这些让高技能人才施展才华、奉献才智的空间越来越大。
近年来,高技能人才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张立新介绍,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先后出台,基本构建了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制度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
与此同时,国家建设了59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4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职业培训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实现了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普惠化和全覆盖。
“收入水平逐年增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晓菲还先后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被授予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还当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工会兼职主席等。2014年,山东建立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晓菲作为产业技能类,于2017年入选,且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
而她所在的企业对技能人才不吝奖励,提供晋升通道,对不同级别的职称也有补贴,让技能人才的收入有了很大提升。和王晓菲一样,中铝集团云南冶金昆明重工车工、高级技师耿家盛也在技能提升中获益。
2012年,耿家盛的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奖励了10万元。2014年,他和90多名高技能人才一起被云南省认定为“云岭首席技师”,每年获拨经费10万元,公司还按照1︰1配比10万元,连续拨付5年。
“个人每年还有高技能人才生活补贴3万元,这也是对高技能人才支持的重要体现。”耿家盛补充道。
扎根采油一线25年,赵奇峰从一名采油工成长为油气生产领域专家型技能人才,先后解决技术难题500余项,直接创效1.3亿元。
“企业一直在倾斜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比照管理序列来匹配高技能人才的工资标准。”赵奇峰举例,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的待遇与正处级管理岗位相同,“收入水平逐年增加”。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沈大立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也将高技能人才列为核心人才范畴,重点选拔、重点培养、重点激励。他明显感觉到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收入不断提升,“我所在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与同行业相比,已经达到了中高水平的薪酬收入。”
让更多“尖子”脱颖而出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目前,技工院校已成为就业率最高的教育机构之一,技工院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很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有六七个岗位可选,而且就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质量及薪酬都有大幅提高,很多技校毕业生的薪酬已经超过了本科生。
“特别是技工院校目前的专业设置,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都是高大上的专业。”张立新说,这改变了过去险、脏、累的状况,对技能人才培养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他还呼吁全社会包括家长,根据学生的自身愿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人生发展道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择业观。
为发挥王晓菲的技术特长,车间聘她为操作技术辅导老师。这些年来,她培养学员1000多名。一些90后学员坚持技术练兵,还在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
带徒弟的过程中,王晓菲发现不少年轻学员对高技能人才很崇拜。她鼓励年轻人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技不压身,趁年轻吃苦努力,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翔)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就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