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
“实习律师的实习,关键是思想的实习。要把律师当成一辈子的事业,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当成谋生的手段。”近日,记者见到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主任潘杰时,他正在给所里的年轻律师培训,用自己从业多年的经历,争取让每一名律师都成为“正义的卫道者”。用法律擎起公平正义的天平
了解潘杰的人都知道,他当初并非律师专业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对此,这个30年前从沂蒙老区走出的汉子毫不讳言。后来,他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律师”这一行,而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用法律擎起公平正义的天平,维护生命尊严,替当事人说话……”
在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律师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迅速补齐自身“非科班出身”的短板,谈何容易。
翻开潘杰的人生历程,发现他除了繁忙的工作,几乎把剩余的精力都用在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国家律师学院等著名高等学府都留下了他求学的足迹……经过一段时间的原始积累,潘杰的羽翼日渐丰满起来,接手的案子也越来越多,办起案子来也更加得心应手。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
10年前,潘杰正式接手圣义律师事务所,成为所里的当家人。潘杰说,刚接手这个律所时,只有十几个人,所里业务惨淡。偶尔接个案子,还时不时“拉不开枪栓放不响枪”。
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当务之急就是招揽人才。不仅要靠“事业招人、情感留人、肚量容人”,而且还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潘杰的带领下,律所不仅靠情感留人,还注重靠环境留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律所不惜举数千万元之财力,在历下区中央商务区为员工打造堪称国内一流的绿色智能办公和生活环境,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随之水涨船高。
正可谓“栽下一片梧桐树,留住一批金凤凰”,当初的十几个人已经迅速扩编为今天的150多人。如今律所的业务量也翻着跟头往上涨,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让法律之光普照大地
在自己的律师生涯中,潘杰说他感到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和团队一起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时代理的齐鲁银行诈骗一案。
2013年6月,在被告人刘某辞退司法局为其委派的几波律师后,潘杰正式接手案子。“我们刚接触刘某时,他也想辞退我们,认为司法局为他委派的律师都不会上心。”后来潘杰的一句话让刘某放心了。“如果你认为我们不用心,可以随时辞退我们。如果认为我们上心,案子结束后给我们说声‘谢谢’就行。”随后,潘杰和其他11名同事一起,在最短时间内看完了1800余本卷宗,确保了如期开庭。案子审理结束后,刘某对潘杰的团队说了声:“谢谢。”
为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2013年年底,圣义律师事务所在天桥区堤口路街道成立了济南市第一家在天桥区民政局备案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潘杰工作室”。工作室实行每周三个工作日的值班制度,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值班,在工作室公示栏中公布当日值班律师姓名、照片、执业证号、联系电话等。潘杰工作室成立后,开展了大量司法为民的务实工作,成功化解多起信访案件。
2014年6月,受天桥区民政局邀请,“潘杰工作室”入驻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圣义律师团队的志愿者们在该组织的协助下,办理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调解了大量的交通事故纠纷、邻里纠纷、婚姻纠纷、赡养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天桥区委、区政府的认可。
“甘于吃苦,勇于担当,忠于法律,严于管理,乐于奉献”已成为潘杰人生的座右铭。站在圣义律师事务所新办公地点,遥望着天边的绚丽彩虹,回味着过往的辛酸苦辣,欣赏着眼前的累累硕果……潘杰说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打点一下远征的行囊、擦拭一把奋进的汗水、清理一下满身的征尘,瞄准更高更宏伟的目标——再出发!
(本报记者 陈彦杰)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于洪良本报记者王桂利今年,山东财经大学收获一个又一个的“双创”硕果:9月,学校被省...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