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4日讯(记者隋忠伟通讯员刘勇康文龙)“创新永远在路上,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只要不退休,我就会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带领同事们弘扬工匠精神,做智慧型、技能型员工。”在日照港,有这样一个班组,这个班是日照港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他们日夜与港口16台内燃机车相伴,而他们的领头人徐玉金,在今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大工匠”的殊荣。
有“拼”劲儿
才能把事情干成
2000年,日照港完成机车更新换代。面对结构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维修难度更大的内燃机车,徐玉金硬着头皮当了首任内燃班组班长。
作为兵头将尾,徐玉金一有时间就抱着书看,一有机会就跟厂家技术人员学,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提出打造“轮对式学习团队”,让大家都练就一身过硬本领!通过反复的学习和摸索,徐玉金的维修团队从一群“门外汉”逐步成长为熟练掌握内燃机车维修技术的骨干。
内燃机车除日常故障维修外,每3年还要进行一次中修。中修期间徐玉金和他的团队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经过整整57天的自我学习,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第一台内燃机车自主中修成功,徐玉金和他的团队在检修能力上,实现了从临修、辅修到自主中修,成为全国沿海港口铁路第一家能自主中修的企业。
有“钻”劲儿
发明创造咱也行
机车虽然好几百万,但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维修中总会面对各种难题。作为机车维修工人光有力气不行,还得善于动脑子,这是徐玉金搞小改小革一开始的动机和出发点。
一天,徐玉金在维修静液压系统时,发现里面使用的骨架式油封密封效果不错,就寻思能不能把这个用在燃油泵泄露问题上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玉金成功改造了燃油泵油封,原先不到一个月就得换件维修,变为能使用一年以上,这项改造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被评为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徐玉金一共有12项国家专利,90多项成果。除了自己创新,徐玉金还在班组推行“激励员工法”,当时班组没有钱,他就用员工名字来命名创新成果,给大家点精神奖励。
在这种创新氛围下,班组每个成员都有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技改成果。通过这件事,徐玉金悟出一个道理:“只要善钻研,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
新闻推荐
欠下租金60万健身房被断水电 七百会员退卡难,法人称会凑钱解决
4日上午,几十名欲退卡的市民来到健身中心维权。今年4月,市民王女士(化姓)花2000多元在文化东路的创大健身俱...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