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平沙落雁图卷》局部
元代《平沙落雁图卷》局部
要问哪首古琴曲最流行,很多人会想到表现伯牙子期知音难得的《高山》《流水》,或者是嵇康临终前激越悲凉的《广陵散》。然而在弹琴人心中,可能最流行的古琴曲还要数《平沙落雁》,不但是现在最流行的,大概近300年来都是最流行的,甚至出现了“半曲《平沙》走天下”的夸张说法。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许能弹好半曲《平沙落雁》,天下之大,各地的琴友也都能切磋交流,会上一会了。
《平沙落雁》出现的时间不算早,首刊于明末潞王府刊刻的琴谱《古音正宗》(1634年),当时它的名字还叫《雁落平沙》。但随后从清朝到现在,刊载此曲的谱集(含同曲异名),留存下来的多达50余种,数量当是最多的。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古琴曲集》中,收录了六位琴家的《平沙落雁》演奏谱,为其中同一曲目版本最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古琴流派,逐渐形成今日不同派系的曲目偏好。比如在某些琴派,《渔樵问答》《流水》是非常重要的必学曲目,可能在别的琴派,这支曲子就不一定要学了,尽管它很有历史地位。但是《平沙落雁》,可能是唯一一首每门每派都会习弹、演奏的曲子。学习古琴的人,普遍在一两年内都会学到这支曲子,第三首、第四首,最多第五首就该是它了。而今日成名的琴家,几乎都演绎过这首曲子,至少也有几十家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谱本、流派、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平沙落雁》又大致可分为“南平沙”和“北平沙”两个最为流行的版本。前者是从杨时百到管平湖、杨葆元的版本,因为他们都在北京一地,就俗称“北平沙”。后者则是“广陵派”的传谱,历史录音中可以听到的,是张子谦、刘少椿的演绎。南北平沙,固然有动静关系、写实写意的不同理解和处理,也还有撞、逗、吟猱等手法和节奏强弱的不同,但更多是不同地域风气的折射:北方的粗犷放达,南方的温润婉厚,都体现在琴韵里了。就“北平沙”而言,如听管平湖的录音,我们能感觉到北方秋日天高气爽的氛围里,极目远眺,大雁奋翮,盘旋欲下,苍凉之中又掩不住生命的勃勃生气。而听“南平沙”,就要温婉很多,感觉到的画面是大雁在草苇丰美的水甸交颈嬉戏,和“北平沙”相比,“湿度”要大一点,甚至更“活泼”一点,色彩也更“丰富明媚”一些。此外“梅庵派”的《平沙落雁》也非常有个性,有一段非常炫技的专门的“雁鸣声”,描摹雁群嬉闹争食、扑翅鸣叫的情景,让人感觉非常热闹。这或与山东地方的音乐因素与审美趣味有关。蜀中琴家的《平沙落雁》,自然也深受其所浸润的蜀地山川风物影响,江平沙阔,天地清朗,这从不同时期的众多资料录音中是明显可以感知的。
总的来说,《平沙落雁》来源虽晚,却广受欢迎,极受重视。究其原因,当是这支曲子里的两个关键意象,一是秋天,一是大雁,与中国人的心灵产生了高度的共鸣。秋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涵,杜甫的《秋兴八首》、欧阳修的《秋声赋》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所谓“女伤春,士悲秋”,秋常与萧瑟、苍凉、伤感有关,进而与人的生命意识相勾连。从古至今的诗中,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等都是。大雁也不仅是一种候鸟,而成为一种被赋予诸多吉祥寓意与优美品质的文化符号,经常飞入我们的诗句。比如“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解了这些,自然也就明白《平沙落雁》的意境与情怀。
就琴曲而言,《平沙落雁》规模并不是很大,但作曲的水平很高。整首曲子的结构,有往复的段落,也有非常巧妙的推进。相同的旋律在琴上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技法奏来,竟能有非常幽微的联想,线条连绵不断,令人不断展开遐想,如翩翩大雁掠过具体的山水,最后竟仿佛飞入深沉的夜色与时间,产生一种近乎哲学的思索。此时影响这支曲子的,除了演奏者的技艺,更多取决于他的文化修养与胸襟境界了。某次雅集,赵家珍老师提到她去南京拜访病重的梅曰强先生,先生于冬日窗下取琴为他们弹的就是《平沙落雁》。“哎呀,老先生弹了一辈子琴,真是弹到那‘份儿’上了。”赵老师当时感慨万分,不能赞一词的神情我现在都记得。相信她当时听梅先生弹琴,也一定听懂了老人琴声中寄寓的回望一生的淡然与超解。
这样温暖的令人感动的画面,不只出现在梅、赵之间,也还在北京古琴研究会第一名外国学生,瑞典姑娘林西莉的笔下记录。她在1960年代初随外交官丈夫来到北京,第一次见到古琴便心生迷恋,《平沙落雁》是她的老师王迪最喜欢的曲子之一,也是她最想学习的古琴曲之一。这里不妨把她多年后追忆这段学琴生涯的一段话抄录,作为这支琴曲介绍的结尾:
“在我们那间朝南的大屋,光线从院子里透过窗棂照进来,我们可以隐隐听到管平湖的琴声和查阜西的箫声,他们正在为一些古曲打谱,包括那伤感的《平沙落雁》。有时,他们会中断一下,你就能听到他们激烈讨论的声音,然后他们又继续弹下去。在那里我感到一种极度的安全感,让我想起小时候睡觉以后父母在客厅谈话的声音。”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日讯(记者朱士娟)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将迎来猪年春节了,今年除夕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依旧有咱山东大学生的身影。今...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