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惜抱轩尺牍》与姚鼐的诗学思想

来源:安庆晚报 2018-11-16 09:43   https://www.yybnet.net/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借病辞去刑部郎中及所任纂修官,应朱孝纯之邀去山东游览,后回至京城整理行装,举家南归,开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执教生涯。《尺牍》则较为真实而详细地记载了姚鼐辞京南下后的交游情况(姚鼐归田前尺牍,只存《与刘海峰先生》一篇)。《尺牍》八卷,其中前三卷为与同里故旧及后进书,第四卷为与门人书,第五六七卷为与陈用光及族人书,仅第八卷为与族姻及家书。梅曾亮在《惜抱轩尺牍序》中言:“《惜抱轩尺牍》凡数百首,与亲故者,亦兼及家人琐琐事;至朋友学徒,则论学及为文之宗旨为多。夫学之通蔽、文之雅俗深浅,先生所论辨,既屡见之文集矣。今尺牍所论,虽体制不同,而其义则微显互证,可相辅而益明。盖其信于心者深,而教人也诚。故或庄言之,或率意言之,其理未尝不更相表里,无稍有龃龉于其间,此亦足以见为学之不欺。虽无所为作而出之者,其修辞必诚,未可以其别于文而忽之也。”

我们以《尺牍》中所包含的诗学思想为例稍作验证和阐释。姚鼐明确、自觉地把“镕铸唐宋”作为学诗、论诗的不二法门,这在姚鼐的诗歌创作、诗论和选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但最明确表露此观点的则是在《尺牍》中。姚鼐在《与鲍双五》尺牍中指出:“镕铸唐宋,则固是仆平生论诗宗旨耳。”除了此次明确揭示其论诗宗旨,姚鼐在与学生、亲友的尺牍中,对此又多有阐发。姚鼐提出诗歌创作也应当注重学力,注重模拟,“凡学诗文之事,观览不可不泛博”,同时还就如何取法前贤,达到“兼体唐宋”的诗风,给出了具体的学习途径:“近人每云,作诗不可摹拟,此似高而实欺人之言也。学诗文不摹拟,何由得入?须专摹拟一家,已得似后,再易一家。如是数番之后,自能镕铸古人,自成一体。若初学未能逼似,先求脱化,必全无成就。譬如学字而不临帖,可乎?”(《与伯昂从侄孙》)姚鼐在《与管异之》中称:“吾向教后学学诗,只用王阮亭《五七言古诗钞》;今以加于贤,却犹未当。盖阮亭诗法,五古只以谢宣城为宗,七古只以东坡为宗。贤今所宗,当正以李、杜耳,越过阮亭一层。然王所选,亦不可不看,以广其趣。”姚鼐认为王士祯《五七言古诗钞》取径太窄,不能仅以谢灵运及苏轼为宗而应当宗法李、杜,兼取王、孟、高、岑,以广其趣。姚鼐认为作诗如果平易,则容易流于缺乏韵味的境地;一味追求奇怪,则常常落得险怪不平的诗风。这是针对前人滥学唐人诗作而落入平滑和片面追求幽情单趣、偏向奇怪两种诗风提出的。如何才能去此两种弊病,达到较为理想的诗歌创作境界?姚鼐认为,应当兼法唐宋。关于姚鼐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吴德旋称道:“诗从明七子入,卒能体兼唐宋,模写之迹不存焉。”(《姚惜抱先生墓表》)姚鼐时常通过尺牍告诫弟子,学诗当“镕铸唐宋”;其殁后,弟子以“体兼唐宋”论之,足见姚鼐是践行其诗歌理论的实践家,又是示人“金针”的布道者。

新闻推荐

从“一分不花”到“说走就走” 出门旅游常态化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会长何庄龙1979年,在武汉上大学的何庄龙第一次见到了长...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惜抱轩尺牍》与姚鼐的诗学思想)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