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的地沟油“产量”超300万吨,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地沟油一直是个难题。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一群大学生,自主研发出一个菌株——“热带假丝酵母”,通过将其与地沟油结合,生产出一种长链二元酸的高新工程材料,创造性地将地沟油变废为宝。近日,这个名为“痴油菌”的创业项目在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了总决赛金奖。据介绍,明年即将建成的生产线预计一年能“吃掉”7000吨地沟油。
地沟油里炼出“高新工程材料”
地沟油+热带假丝酵母,经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出长链二元酸!不懂化学或生物的人,初看这个公式,都会有点蒙。该创业项目负责人、学校生物工程学院酿酒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郭骁介绍,为了通俗易懂,又契合项目主题,他们为“热带假丝酵母”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痴油菌”,寓意痴迷地沟油的菌。
“长链二元酸”听起来也有点拗口,郭骁告诉记者,它实际是一种高新材料的重要基础材料,在国防军工、工程材料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军用轮胎、降落伞伞绳的合成、耐高压宇航服等都离不开它。
郭骁将地沟油变成长链二元酸的过程比作发面。虽然长链二元酸用途十分广泛,但因为国内供给量很少,长期依赖进口。“当前获取长链二元酸主要使用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存在合成技术壁垒高、副产物多、安全性低、成本高、对环境有污染等问题。”郭骁介绍,截止到2017年,长链二元酸国内生产总量只有11.4万吨,仅为国内市场需求量的20%。
历时4年研究突破技术壁垒
“生产长链二元酸,我们采用的同样是微生物发酵法,但我们却实现了高效、低成本转化,而且更加环保。”团队成员、发酵工程专业研三学生修翔介绍说,他们团队的技术核心是“痴油菌”,这个菌株是该团队自主研发的,是通过对原始菌株的5处基因改造,构建了更高效的长链二元酸代谢同路,改良菌株产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近20倍。目前,该菌株共有7项科技发明专利进行保护。
“痴油菌”项目指导老师汪瑞卿告诉记者,团队这项地沟油再利用技术研发历时四年,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在一大型生物工程公司进行了中试,目前产量可以达到148g/L,转化效率达73.8%。据山东省科学院情报所了解,“痴油菌”团队掌握的长链二元酸生产技术,现居世界领先水平。
郭骁介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地沟油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制作肥皂,二是转化为航空煤油,三是用于生产柴油,不但成本高,而且易产生环境污染,但利用“痴油菌”对地沟油的发酵过程,只产生二氧化碳和生活废水,副产物也都能转化为生物肥添加剂,环保度高。同时,他们的技术以地沟油为原料,每吨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成本也比现有技术节约了8000元左右。一年“吃掉”7000吨地沟油
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齐鲁工业大学“痴油菌——地沟油制备高分子材料领导者”项目从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64万个团队中脱颖而出,入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并捧得主赛道金奖。“我们从今年7月开始备赛的,到国庆节时几乎每天都要从早8点忙到晚上11点半。”郭骁说,参加创业大赛,能学到很多平时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知识,对他们的成长帮助很大。
目前,“痴油菌”团队正在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并进一步研发技术升级。“我们已经和一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企业建了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预计一年能生产长链二元酸5000吨,可消耗7000吨地沟油。”而根据“痴油菌”团队前期调研,山东每年地沟油回收量达到13.6万吨。也就是说,以山东的地沟油回收量来看,一条生产线是远远不够的。据悉,“痴油菌”团队还接到了26单有相关合作意向的业务。 (本报记者朱士娟)
新闻推荐
13日,海淀区中关村大街,雾霾使大气能见度变低。11月12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整体为中至重度污...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