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张海玉
在浮山神笔峰西南山腰,青草绿树中掩盖着一座百年古刹——荒草庵。拂去岁月灰尘,穿越时光隧道,回望荒草庵五六十年前的模样,那时,这座古刹人气兴盛,是周边村落的“文化传播中心”,尤其每年正月十六举办庙会,更是人山人海。这些珍贵的回忆,如今被附近村庄的老人们铭记在脑海,一辈子珍藏。
“荒草庵,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地方。”今年67岁的王家麦岛社区居民朱培宗对荒草庵有着别样的情怀。在这位老人心里,这不仅仅是一座古刹,也是承载了他们快乐童年时光的地方。任时光流转,这座古刹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看着身旁的一切发生改变。
据王家麦岛村志记载,明朝年间,王家麦岛与山东头、大麦岛、徐家麦岛、大窑、小窑、浮山后、辛家庄8个村庄共同捐资修建了荒草庵。最初建成时,规模很小,后来观中道士高知礼不断募化,增加了殿宇,扩大了规模,到了清朝末年,荒草庵已经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道观。观中正殿供奉南海大士,东侧是“三官殿”,右侧为“娘娘殿”。另外,院落的南边还建有道士住宿的房屋,道士住宅的房屋与大门之间的墙壁被掏进一部分,设“关帝庙”。
在朱培宗的记忆中,荒草庵里的道士们当时在他们小孩子心里是“文化人”,受人敬重,同时还充满了神秘色彩。每年的正月十六,是荒草庵的庙会。每到那时,周围各村的村民纷纷前来参加,并进行文艺表演。王家麦岛的锣鼓表演队也在庙会上一展风采。“敲锣打鼓,还有走高跷、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等民俗节目,场面非常热闹。”朱培宗回忆说。
百年岁月流逝,如今的荒草庵早已没了往日的生机。在旧址旁,可以看到崂山区人民政府树立的石碑,石碑上“荒草庵”三个红色大字在斑驳的树影下显得沧桑而庄严。现在庵内只剩下三间旧殿,年纪大的村民上山路过时,还是会忍不住驻足凝望一下,哪怕是一小会的时间,也算是与几十年的自己隔空对话了一次,脸庞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省教育厅回应新高考“6选3难题”——“优秀学生选考物理不吃亏!”
本报10月30日讯(记者朱士娟)新学期开学后,山东省高二学生全面启动了选课走班,其中社会特别关注的物理科目选科人数可...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