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风采老物件,见证新时代 金家岭居民展示丰富老物件,点点滴滴衬托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11-01 01:03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半岛记者王鹏张杨通讯员于雅洁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民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改革开放成果累累,无论是我国的国家实力,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金家岭新闻》开设“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题报道,从金家岭街道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以老照片、老物件、老故事等形式,带你重温改革开放往事,探寻改革开放后金家岭居民生活的变化,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乐章。

120、135照相机;柯达、富士、乐凯、申光胶卷,曾经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影像记录,现在都已被数码相机所取代,成为了一段色彩斑斓的美好回忆。家住康城社区懿品御府,今年61岁的杨德胜大叔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平日里爱好收藏老物件的杨大叔自然也少不了相机。10月26日,记者来到杨大叔的收藏室,一进门见一部部形态各异的相机挂满了墙。“改革开放之前,照相机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改革开放后,照相机开始普及。”杨大叔回忆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国生产的长虹、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给照相机家族增添了新成员。“我收的第一个相机,就是它,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一卷胶卷可以拍36张相片,杨大叔至今记忆犹新,由于胶卷这种珍贵的“不可逆”属性,每一次按下快门必须慎之又慎。也正因如此,当年每一张洗出来的照片都显得弥足珍重。

“科技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都具有相当强的摄影功能,而且容易携带,操作简单,随手就可以拍照片,真是太方便了!”杨大叔笑着说。改革开放40年来,相机已从专业人士手中的“精密仪器”,变为寻常百姓家的普通物件。相机的外形和功能在变化,相机拍下的社会生活场景也在变化。

当问到这些相机是否还能用时,杨大叔笑着说道:“它们只是被淘汰了,并不是被损坏了,它们是技术进步的见证者。”面对像素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全、价格越来越便宜的数码相机,那些使用胶卷照相的老相机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曾聚焦的那个年代的变迁,却深深地印记在人们的记忆中。“在光线底下看胶卷”的日子成为一些人的童年回忆,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胶片机拍出来的风格是数码取代不了的”,老相机里藏着光阴的故事。

这是一张1977年12月3日印发的高考准考证,肖鹏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卧室的小柜子里。尽管过去了40年,但准考证依旧清晰完好。“那个时候的准考证都是手写考生信息,照片黑白,还得用胶水粘上去。拿到证书的第一时间是好好收起来,千万不要放口袋里面,万一洗的时候泡水了可就不好办了。”今年已72岁的肖大爷笑着对记者说。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那年高考在冬季,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考场,作答这份改变命运的试卷。当时30岁的肖鹏就是其中之一。“我高中毕业那年正遇上学校停办,无奈之下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时刚听到可以考试的消息时,我内心澎湃,因为我知道我的命运要改变了。恢复高考是改革开放起步的一个标志。”肖大爷感概道。十年的时间并未让肖大爷停下学习的脚步,也正是这样,他很顺利考入了中国海洋大学,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子。

1978年的改革开放,也同样拉开了留学热潮的序幕。“我们当时班里有44个人,几乎有一半都出国留学了。”肖大爷回忆道。1982年,肖大爷毕业留学,在中国海洋大学里担任教师,这一教便是36年,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从初期提出大规模校改工作,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扩招,到今年教育部刚刚提出的重视本科教育等政策,每一次改革都象征着我国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聊起教育,肖大爷津津乐道,他表示,虽然他现在不承担教学任务,只担任教学督导一职,但他依旧关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和动向。

康城社区的居民石永华告诉记者,他是1971年结的婚,结婚的时候,什么家具、家电都没有,只有双方老人给做的被子和箱子,当时石永华和爱人居住在6平方米的探亲房内,那时候,缝补衣服主要靠手缝。后来,石永华夫妇陆续有了两个孩子,他的爱人刘瑞美偶尔用厂子里的缝纫机,给孩子做衣服。这张照片拍摄于1976年,照片里女儿的连衣裤是刘瑞美用厂里的缝纫机给缝制的,小儿子的衣服,是女儿穿剩下的。“当时,特别希望自己家里能有台缝纫机,可以随时缝缝补补,随时做件衣服。”石永华说道。

1978年,石永华搬进了单位分的18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空间开阔了很多,家里虽然可以放得下缝纫机,还是没有条件购买。直到1982年,家里买了缝纫机,那是家里的首件“大宝贝”,家人都很兴奋。“那时候谁家有个缝纫机,跟现在谁家有辆高档汽车的感觉差不多。”石永华说道。真有了缝纫机之后,发现用的其实并不多,随着生活越来越好,衣服大多是买的,也很少缝缝补补,很少有“老大穿完老二穿”的情况了,其实后来用的真是不多。“那时候,要是没有,就感觉比别人家缺点什么似的。”石永华说起当时的心态。

后来经历几次搬家,石永华一家从18平米搬到36平方米的房子,再搬到52平方米,再搬到70多平方米,再搬到现在的大房子里。家里的家具、家电越来越多,经历几次搬家,老电视、冰箱、空调等换了好几次,而缝纫机,却一直保存着。石永华告诉记者,缝纫机买了之后,基本上用途很少,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衣服都穿不完,缝纫机基本用不到了。“缝纫机买的时候,是我们家当时最大的开销,可以说是我家的首件‘奢侈品’,特别有纪念意义,要一直保留着。”石永华说,他家的缝纫机目前放在储物间里,虽然堆得很靠里,不容易拿出来,却从没想过要扔掉。

石岭路社区的居民邓先扬家里保存了不少粮票,半岛记者看到,有1965年、1966年印制的全国通用粮票,也有1971年印制的山东省粮票,还有1978年印制的山东省粮票,以及1983年及1989年印制的青岛市细粮票。“我们家以前住在市北区上海路周围,房子很小;当时,我们家人体型都偏小,饭量相对也小,家人省吃俭用,还能结余下点粮票。”邓先扬说道,“改革开放之后,生活越来越好,粮票用不到了,当时没随手扔,就存放起来了,一直保存到现在。”

半岛记者了解到,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1955年我国开始发行粮票,1993年粮票停止流通。后来,粮票随后进入收藏市场,并立即成为广受追捧的一种收藏品。改革开放之前,对百姓生活而言,票证是不可或缺的。一户人家,钱袋子不足,尚可靠主妇们省吃俭用或暂借度日,但如果没有粮票、布票等票证,那可就是断了日常生活的必需供应,日子真不知道该怎样过下去了。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市场逐步繁荣,商品不断丰富,粮票慢慢弱化,百姓买粮、购物逐渐摆脱了束缚。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商品更加丰富,居民购物方式也更加便捷,粮票也只能是收藏品了。

“上世纪80年代,我家有个电视机,那是我们家最早的家电,后来也都都换了;经过搬家,房子越换越大,不少家电都更新换代了,粮票应该是我们家保留时间最长的了。”邓先扬说道。

新闻推荐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人口 或将影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

“发展改革委将认真研究吸纳各位委员、专家的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化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持续推动人...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风采老物件,见证新时代 金家岭居民展示丰富老物件,点点滴滴衬托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