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惜凡天堂从此多了“红楼梦中人”

来源:济南时报 2018-10-30 14:13   https://www.yybnet.net/

著名红学家李希凡于10月29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在红学界,李希凡是六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红楼梦》研究、批评并产生深刻影响的学术大家,冯其庸曾经评价李希凡与蓝翎是“新中国红学的开创者”。李希凡毕业于山东大学,与山东颇有渊源。山东大学主办的核心期刊《文史哲》上的首篇学生论文,就是李希凡发表的。

《文史哲》首篇学生论文出自李希凡之手

李希凡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4年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李希凡从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红楼梦评论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红楼梦艺术世界》等,主编《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等。

李希凡与山东颇有渊源。1947年,二十岁的李希凡寄居在山东青岛,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时任山东大学文史系教授的姐夫赵纪彬作笔录,正式开启了一个文学青年在特殊条件下的人文教育和文学命运的转折。1954年,李希凡与山大同窗蓝翎共同撰写并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毛泽东主席读到他们的文章后,对两个学术青年的观点非常赞赏,由此揭开了当代红学发展的序幕。其实,早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李希凡已经对其他古典名著如《水浒传》发表过相关论文。李希凡进入山东大学深造之后,经典的古典小说读过很多遍。他与张政烺商榷的《略论<水浒>评价问题》一文发表于山东大学主办的核心期刊《文史哲》1954年第四期,《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发表在第九期。值得一提的是,《文史哲》创刊后发表的第一篇学生论文,就是李希凡写的《典型人物的创造》。

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吕启祥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与李希凡同在《红楼梦》校注组工作,并在此后的工作中和李希凡多有交集。她曾经撰文回忆李希凡“能够经得起六十多年的风雨长途依然屹立是难能可贵的”,并称赞李希凡担得起“不忘初心、老而弥坚”八个字。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红学家马瑞芳则表示听到李希凡去世的消息非常沉痛,日后会撰文悼念这位学术大家。

六十余年专注于红学研究

冯其庸说,新中国红学是李希凡、蓝翎开创的,他们在1954年的《红楼梦》研究文章开辟了红学发展的新里程,这一历史贡献是不争的事实。几十年来,李希凡一直没有离开过《红楼梦》研究,在红学前沿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通过丰富的著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红楼梦》研究。

在六十多年《红楼梦》研究的学术生涯中,李希凡始终不渝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文艺观研究《红楼梦》,坚持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是清朝封建贵族阶级、也是整个封建贵族阶级制度必然灭亡的宣判书,而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他认为“色空”不是该书的基本观念,不是“自然主义”的作品,也不是曹雪芹的自传。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不仅具有叛逆性,更有着人性的觉醒。这一系列基本观点对红学的当代发展产生了长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73年版的《红楼梦》中,李希凡为其作序,其观点影响了一代读者。晚年的李希凡又奉上了五十六万字的封笔之作《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对全书六十多个人物形象进行了逐一分析。这部集大成之作是李希凡对新时期红学的重要贡献。(记者徐敏)

新闻推荐

咏叹人间再无“下期节目再见”

“欢迎大家光临我的告别仪式,劳累各位了,你们也都挺忙。今天来的都是我的亲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没跟你们客气,走...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惜凡天堂从此多了“红楼梦中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