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小烧饼周村烧饼是每个周村人都非常熟悉的小吃,可以说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9月28日,在济南召开的儒商大会上,一片只有手掌大小的周村烧饼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不仅如此,这个“缩小版”的周村烧饼还入选了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会的冷餐会。
□本报记者 孔令海
走进干净整洁的制作室,嗅着扑鼻的芝麻香,看着刚刚出炉的烧饼,记者的口水忍不住得在嘴里打转。
走进制作间,周村烧饼第四代传承人王春花正熟练地用两根指头在磨盘上撵剂子,而这个剂子却比以前的要小了很多。
“咱们烧饼成了国宴上的食品,要求可以‘一口吃’,所以我们精简了尺寸,并且采用新的包装,不用手触碰食品就可以吃到烧饼,对烧饼的制作工艺也进行了改良。”王春花告诉记者,升级后的周村烧饼比传统的周村烧饼整整小了一大圈,直径由10厘米变为只有5厘米。“想要烧饼‘精巧秀气’,剂子面团就要变得更小,制作手法也要改变。”据了解,升级后的面剂由12克变为3.5克,制作手法也由原来的四指揉开变为二指揉开,因此制作时间也延长了一倍。
除了改变尺寸,“变身”后的周村烧饼口味也增添了许多,研发团队研制出了蛋黄口味和芹菜口味的烧饼。传统的周村烧饼讲究“薄、香、酥、脆”,加入芹菜汁和蛋黄粉后,在酥脆中赋予了烧饼松酥的口感,让烧饼吃起来脆,入口即化,营养价值得以提升。这种改变让周村烧饼从外观到内在以及制作材料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其他参与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会冷餐会餐品不同的是,周村烧饼是唯一个做好带成品进入北京并得到“问餐”礼遇的餐品。
能得到如此礼遇,缘于周村烧饼始终坚持“薄的是烧饼,厚的是良心”的理念。多年来,周村烧饼始终坚持传统,面粉选用只用去掉麦麸的五八粉,糖则选用两广地区出产的甘蔗糖,并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保留最传统的风味,使得烧饼能长时间保持“酥、香、薄、脆”的特点,这也保证了周村烧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的优质品质。
如今,小烧饼已经走上了大舞台。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6日讯(记者潘世金通讯员王敏)12日上午,由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整体托管的历山实验学校举行了以“为你...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