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一把残壶, 150年锔瓷匠心

来源:淄博晚报 2018-09-26 10:39   https://www.yybnet.net/

匠心传承,代人坚守年

6

150

“锔盆、锔碗、锔大缸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市上总能看到“锔瓷匠”的身影。谁家的瓷器破碎了,就拿到集市上,让“锔瓷匠”帮着修一下。如今,也许只有在周村古商城景区,偶尔还能一见锔瓷匠人背着一副扁担,一头挑着修补瓷器的工具箱,另一头挑着软化铜片的烤炉走街串巷吆喝的情景。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窥见锔瓷匠锔瓷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古老的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濒临失传的境界。周村非遗传承人——54岁的锔瓷匠杨涛却一直活跃在锔瓷界,他的家学技艺不同凡响,而他也成了全国知名的“锔瓷大家”。

杨涛是杨氏锔瓷第五代传人,也是全国少数几个精通“锔瓷”手艺的匠人之一。杨涛告诉记者,他爷爷早年以锔瓷谋生,家学传承,杨涛从会走路时就把锔瓷工具当成了玩具。他是在爷爷的锔瓷工具箱旁长大的。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家中的盆碗很珍贵,要是不小心打碎了,谁都舍不得扔,会将碎片收好,来找爷爷修补,破碎的碗盆就能起死回生了。”在杨涛的童年记忆里,充斥着爷爷“叮叮当当”敲打、拼接瓷器的情景。耳濡目染,杨涛渐渐对锔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我爷爷经常提着一包袱土回家,我和3个姐姐就在土里找东西,找的就是这金刚钻上的钻头。因为钻头只有芝麻大小,锔瓷时一旦掉在地上很难找到。我爷爷就在地上画个圈,把那一片儿的土找个包袱包回家让我们找。”回忆起儿时生活场景,杨涛说,那时候金刚钻就是锔瓷匠的“命根子”,自己至今还使用着爷爷留下来的那根金刚钻,继续从事这门行当。经他之手锔补复原的古代器物不计其数。

如今,杨涛已经成为全国寥寥无几的锔瓷高手,来自英国、日本,以及全国各省市的锔瓷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杨涛已经培养了40余位徒弟,女儿杨晓旭也承其衣钵,开始在锔瓷界崭露头角。

一把跨越数百年的明清碎裂瓷壶,也可以涅槃重生。找碴、对缝、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耗时数日,破碎的瓷片被匠人用家传的“锔瓷”传统工艺仔细拼接,重拟原态,一个个锔钉将瓷片断开处重新连接在一起。神奇的是,从外观看,这把重新修好的瓷壶外观完整,几无瑕疵。周村古商城内,锔瓷非遗传承人杨涛先生一双粗糙厚掌捧着一件缠枝纹执壶,左右轻抚摩挲,这把他刚刚修好的壶,瓷质细腻,胎白圆润,色泽光亮,宛若新出窑的珍品。这是一件碎裂的古董壶,跟杨涛家传承了150年的锔瓷技艺一样,历经沧桑岁月,传承着中国文化。

一担工具箱,一手“细瓷活”

爷爷的工具箱经过父亲又传到了杨涛的手中,虽说箱子不大,但功能齐全,它由数个小抽屉和暗盒组成,里面装的、外面挂的,都是各种锔瓷用具和材料。

杨涛告诉记者,锔活分为粗、细两种。粗活多以锔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现在生活好了,早已经没有人再修补锅碗瓢盆了。细活所用的工具小巧精致,多用于文物瓷品等修补。杨涛现在主要进行的就是细活、秀活、文物修复等工作。

“我现在手里用的这个是弓钻,锔瓷行当分为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杨涛介绍,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都是钻石或金刚钻,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杨涛介绍说,锔瓷手艺一共有24样、72种、136道绝技,其中包括嵌补、嵌口、包边、包嘴、镶包、嵌饰、做件、补件等。经过杨涛20余年的创新和拓展,如今已经发展为500余道绝技。一件破损的老瓷器经过杨涛的修补后,仍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并且更加耐人寻味,甚至别有一种珠联璧合的美。

把瓷器碎片拼接好,再用绳子扎紧,然后用弓子和金刚钻沿着裂缝两边钻出小孔,再将锔钉横在裂缝上钉进去……杨涛说,修复古瓷是大有讲究的。钻眼测距、造钉打磨、下钉拼接、腻材补缝等程序纷繁复杂,真正想修补一件好古瓷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从设计构思,到动手操作,无一处不考验着锔匠的巧思与精工。

锔瓷工艺复杂,杨涛经手的每一件细瓷都是珍品,他展示的梅兰竹菊几件作品中,锔钉幻化成梅兰竹菊形态,拟态和意韵兼俱相似,古意盎然,浑然一体。而杨涛的独门绝技——内锔技术更是能将锔钉凿于器皿内部,实现修瓷无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家学渊博,让杨涛自豪的是,他正作为国内的锔瓷大家,参与首都博物馆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明代中期青花鱼藻纹高帮缸的修复工作。“这件文物此前已历经了五次修补,这次是第六次修补,大约今年年底就能修复完成。”杨涛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锔艺越来越痴迷。文物修补工作让他有机会认识更多界家大家,而他的锔瓷技艺也更上一层楼。

痴迷锔艺,倾尽余生守技能

这些年,最让杨涛骄傲的就是他历时12年研究,用“半条命”换来的独门秘笈“软铜水”。有了“软铜水”,锔瓷工艺可谓事半功倍。

“铜钉是锔瓷的重要工具,过去包一个口,所用的铜需手工打30遍、至少花4个小时。”如何让铜“更听话”成了杨涛的一块心病。杨涛记得,爷爷以前总是到山上找徽菜(音)根磨成粉用于打铜,他就考虑自己配制软化铜的药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涛听说硼延展性高,便想方设法得了两小块开始做实验。“因为对化学知识不了解,又使用了有毒材料,实验过程中我中毒晕倒。”杨涛说,辛亏妻子及时发现将他送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可即使差点丢了性命,杨涛仍念念不忘研制“软铜水”。12年的执着坚持,杨涛终于研制出了“软铜水”配方。如今,坚硬的铜在“软铜水”里放置小一段时间,就能在杨涛手中任意改变形态,从而让锔瓷工艺事半功倍。

杨涛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老手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将现代技艺融合进来,在弥缝补阙中加以艺术上的巧妙装点,让一件件受伤的瓷器,在他手下枯木逢春,再次绽放艺术魅力。(文/图晚报记者董振霞冯艳辉张丽通讯员杭永)

新闻推荐

扫黑除恶“山东战役”首战告捷 山东省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84个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李雨)25日下午,记者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山东战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10日至15日“山东战役”第一阶...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把残壶, 150年锔瓷匠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