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9月11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老艺术家单田芳用他特有的声音,给许多人带来了艺术享受。由单田芳,笔者想起了评书艺术家刘兰芳。
之所以想起刘兰芳,是因为刘兰芳的声音灌溉了笔者少儿时代的青葱岁月,在记忆中抹上了重重的一笔。
改革开放之后,各类艺术之花纷纷开放,评书也不例外。当时最受乡亲们喜爱的,便是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刘兰芳声音高亢嘹亮,激越澎湃,清脆利索,字正腔圆,将岳飞精忠报国的高贵品质以及秦桧奸佞小人的丑态暴露无遗。那时“四人帮”刚刚被粉碎,他们这群“秦桧”不知迫害了多少“岳飞”似的忠良之士,所以人们借着刘兰芳的《岳飞传》纾解心中对于“四人帮”的痛恨、对于遭受迫害的老干部以及知识分子的痛惜与缅怀。在播放《岳飞传》的那些日子里,人们全聚在收音机的旁边,很少上街闲逛,于是交通肇事与刑事犯罪也大大减少,据说刘兰芳为此还被鞍山市评为维护交通治安的模范。
记得那时,山东广播电台设置了评书联播节目,每天18:30至19时播出评书《岳飞传》。那时的乡村渐渐富裕,几乎每家都买了台式收音机,我家也不例外。每天这个时间,每家每户都把频道调到山东广播电台,静等刘兰芳“现声”。
家在农村,必然与庄稼打交道,有时候就赶上秋收季节,乡亲们要到坡地里刨花生、刨地瓜,但是心里头总是记挂着岳飞有没有取得胜利,秦桧这个坏虫还会使什么坏招儿,于是,家家户户共同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抱着台式收音机上坡,一边干活儿一边收听评书!
于是,夕阳下的乡间坡地里,刘兰芳的声音伴随着乡亲们劳碌的身影,构成一幅山乡写意画,平铺在蓝天白云之下。因为家家户户都拿着收音机上坡,所以刘兰芳的声音交叉在一起,回响在山坡沟壑之间,与秋虫晚唱交融在一起。有时候,走遍一道山岭,竟能一字不漏地完整收听评书的故事情节。这一情境,已成为乡间印记。
带收音机上坡,也治疗了一些人的“懒病”。个别乡人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坡干活,可是因为拿走了收音机无法继续收听《岳飞传》,懒汉们只好跟在大家后面,到坡地里摸爬滚打。当然,抱着收音机上坡也会有风险。有一次,天气不好,傍晚下起了大雨,人们立即紧张起来:人倒不怕淋,可是收音机这一“贵重物品”却怕淋水。于是,大家赶忙脱下褂子先裹住收音机,然后匆匆往家里赶。回家的路上,大家一般关闭收音机,但是也有个别人,实在控制不住了解剧情发展的欲望,半道又打开收音机继续收听。
后来,笔者跟随父亲到相邻乡镇——张夏镇中学复读,有一次因为一件事,要到教语文的李老师所在的徐毛村去一趟。当我与几位同学来到高矮不平、谷峰交错的徐毛村时,夕阳下,刘兰芳的声音灌入耳朵!原来,应广大听众要求,山东广播电台又重播《岳飞传》。入耳的正是岳飞奉旨入朝,率岳家军抗击金兵那一段,一时又坠入夕阳坡地里的情境,木在了那里,若不是同学提醒,我还以为自己正一边刨花生,一边听评书呢!
后来,随着电视普及和文艺形式的不断繁荣,人们对于评书已经不再那么热心。但是,一些热门评书艺人靠着他们独特的声音,依然拥有不少受众与忠实粉丝。
(作者为济南市长清第五初级中学教师)
新闻推荐
2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询问围绕居住区配套...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