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9月10日,本报调查报道《数据共享遇堵群众办事叫苦》刊发后,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9月12日,《人民日报》以《数据共享有点堵一次办好需提速》为题进行了转载,另有多家媒体跟进和关注,新媒体产品也成为刷屏之作。
可以说,攻克“数据壁垒”,已经成为群众强烈的呼声;瞄准数据共享,各地各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使之成为“一次办好”的重要突破点,新闻舆论推动实际工作受到良好效果。
聚焦制约“一次办好”的最大堵点,山东省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为突破口,全力攻克“数据壁垒”,为“一次办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山东省推进信息共享专项行动要求,进一步拓展信息资源接入和应用范围,将与深化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数据资源,按照“依法依规”“安全可控”的原则纳入共享交换范畴。10月31日前,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水气暖报装、获得电力、公积金事项办理等业务统一纳入政务服务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山东省还要求,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的共享应用。凡是政府部门产生的证照、批文等原则上不再需要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办事群众。
之前,税务机关出具的清税证明要由企业提供,省工商局和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应用,对于已经清缴所有税款的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时,不再要求企业提交纸质清税证明,由登记受理人员自行打印税务部门共享的清税信息。
省教育厅在“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中,取消了“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学历认证报告”等本系统可自行核查的证照。
省财政厅通过取消部门间可以查询的证明材料和重复提交的材料,将申请材料数量从259件减少到153件,压减幅度为40.93%。
省食药监局逐项清理规范申请材料,取消营业执照、系统内核发的证件、能通过部门查询调取的材料等共计296件。
省人社厅表示,逐步推开电子签章在人社领域的应用,目前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签章服务平台已具备电子签章应用能力,
下一步将对接各个业务模块系统,健全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和标准,优化和变革业务流程,发挥电子签章时效,惠及办事群众。
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表示,青岛市正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积极开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工作。截至目前,共为30多个部门(区市)办理市级共享需求626项,省级共享需求43项,国家共享需求4项,累计数据交换量达23.3亿余条,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其中,社会保障领域,青岛市民政局共享人社社保就业信息、国土不动产信息等38项信息,用于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困难群体救助,推进低保办理“一次办好”。青岛市人社局通过共享民政、卫计、医院等多部门信息,全市20万城乡困难居民在办理住院医疗时可一次性享受到人社医保和民政救助双重待遇,精简了报销手续,提高了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水平;通过共享工商、公安、民政等信息,建立失业保险经办与工商注册信息核查比对制度,为拓宽监管渠道创造了条件;共享税务登记信息,提高了创业补贴相关税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办事效率。
涉企涉税领域,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共享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实现了低风险货物快速放行,放行周期缩短至原来三分之一。市场监管领域,市工商局通过共享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信息,确保企业开办时间5个环节“一窗通办”,3个工作日内办结,优化企业开办时限方面全国最优。
下一步,青岛市将围绕“一次办好”改革和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聚焦重点领域,破除数据壁垒,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文珍李江峰9月7日,参加全国报社社长总编“走转改”金华行采风团的成员们走进东阳市横店圆明新园,实地探访其无中...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