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郑秀康的公司改名为长城鞋业公司。(资料片)不久前,山东省最高规格学习团南下取经,浙江就是重要一站。40年前,浙南温州开始了市场经济的传奇。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温州民营经济以“探路者”的姿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径。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温州当地,走访经历过改革开放浪潮的企业,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寻找镜鉴。
本报记者范佳
卖了订婚的手表
筹钱开皮鞋作坊
近日,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年艰辛创业的过程。他说,1978年那年,三十出头的他在温州通用机械厂担任副厂长,他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越看越兴奋。作为十几岁进工厂、在大集体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有了大展拳脚的想法。
郑秀康想干手工业,他最终选定了学做皮鞋。那时他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回家做鞋。虽是初学,但他悟性很高,做好的鞋拿到街上找人寄卖,一双鞋一般卖十三到十五块钱,还要卖出后才付钱。但对方认可他的手艺,当即付给他十六块钱现金。
当时工厂的工资每月最高只有三四十块钱,郑秀康想,自己一晚上做鞋的利润就有十来块钱,三个晚上的成果就顶一个月的工资了。
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取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合法的个体户。也在那一年,郑秀康决心下海,创办了红象皮鞋作坊。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没有资金、厂房、资源,白手起家谈何容易。郑秀康回忆,当时一双鞋的成本就有十块钱,为了筹钱,他只得把订婚时的衣服和手表卖掉。
引进国外技术
开机械化制鞋先河
1985年,温州工商局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文件上午刚刚传到,当天下午,郑秀康就跑去工商局注册了鸿盛皮鞋皮件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那时,郑秀康的厂里已有五十多名员工。
那之后,温州迅速冒出了一批鞋厂。在民营经济如火如荼之时,一场大火让温州感到切肤之痛。1987年8月8日,4000多双温州产皮鞋在杭州武林门付之一炬。初听这个消息,郑秀康感觉很委屈。了解详情才知道,温州做的鞋数量太多,监管不严,产生恶性竞争。
温州货难卖,一些温州企业去其他大城市寻找联营企业,用别人的品牌销售产品。郑秀康另辟蹊径,选择了去国外学习。他去意大利考察了当地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回国后,投资12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温州鞋企第一条绷帮生产流水线,开了机械化制鞋的先河。
1992年,郑秀康注册了以昂首挺胸的人头像为标识的“康奈”商标。寓意:“埋下头认真做事,抬起头诚信做人。”1993年,康奈皮鞋被评为首批中国鞋王中的第6位。郑秀康捧回这座鞋王奖杯,为温州“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打响了第一炮。
海外开专卖店
还搞起“全域定制”
进入新世纪,康奈将战略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1月,康奈在法国巴黎开出了第一家海外专卖店,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鞋业品牌。郑秀康说:“随着中国经济体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国货输出到国外,性价比也特别高。未来的几年里,东南亚地区可能是我们的主要市场。最近,我们也加强了国际上的跨境电商业务,比如,我们已经开始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产品了。”
面对网络化时代,个性化定制成为不少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康奈依托康奈云店、200万个脚型大数据和部署在全国58个城市的智能脚型测量仪,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全域定制”,打通了从量脚到研发到制作全过程,实现7-15天快速交付。
郑秀康的奋斗史只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温州民营经济一路走来的一个缩影。“温州身上具有的不是简单的地域问题,而是回答了改革的核心命题。”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分析,它解决了两组关系,即政府和市场是什么关系,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什么关系的问题,这些核心问题到现在仍很重要,只要中国改革依然在路上,温州回答的核心问题就一定不会过时。
新闻推荐
为了引导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上下党员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文明、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有效地将社会...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