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206块骨骼,犹如高楼建筑的钢筋支柱,骨骼连缀肌肉,撑起了整个生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陈伯华从医36年来,将自己最好的岁月给了骨科专业研究,因为他的仁心仁术,无数患者重新挺起了“生命的脊梁”。 7月20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健康时报联合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60家专业分会主办的“2018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上,青大附院骨科陈伯华教授和消化内科田字彬教授荣登本届“国之名医”榜单,陈伯华成为山东省骨科领域唯一一名被授予“国之名医 卓越建树”荣誉称号的专家。
名医档案
>>>
陈伯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留德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大外科副主任,青岛市拔尖人才,首届齐鲁名医,近日被授予“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擅长处理复杂脊柱疾患,对脊柱畸形、脊柱肿瘤等高风险疾患的诊治有较深造诣,现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骨科康复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分会副主委、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国际华人脊柱外科学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山东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组长、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学会脊柱脊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等数十项学会职务,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关节外科》等国内知名骨科杂志的特约编委与常委编委等职务。在脊柱生物力学与椎间盘的基础研究方面也有很深造诣。科研工作中,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椎间盘细胞凋亡的第二条诱导通路,填补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空白。近5年在国内发表SCI论文20余篇,近5年主编、副主编人卫著作8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
坐诊时间和地点:周一、周三上午,青大附院本部院区(江苏路16号)骨科专家门诊。
36年研究不辍成就“国之名医”
“国之名医”展现了陈伯华的医学地位,而“卓越建树”是对陈伯华从医36年来取得成绩最好的概括与阐释。陈伯华1982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外科工作。 1985年,他再度考入青岛大学医学院,并在3年后获得骨科专业硕士学位。工作中,在完成日常骨科临床工作的基础上,陈伯华对于脊柱畸形与退行性疾病开始了深入探究,采用哈氏(Harrington)棒、鲁氏(Luque)棒等器械矫治各种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1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陈伯华的努力与刻苦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他在1992年被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同年被派往韩国延世大学永东脊柱中心学习,回国后在进行大量的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他开始筹建骨科研究室。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他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建立了国内屈指可数能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骨科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努力,1995年,骨科成为山东省卫生厅重点科室,陈伯华也在山东省内率先应用各种脊柱内固定器械,临床治疗脊柱创伤、退行性疾患以及脊柱肿瘤等,并在省内首先使用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996年,由于出色的工作,陈伯华再次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 1996年底,他受医院委派,前往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学中心骨科部进修学习,师从国际著名的脊柱外科冈纳尔·安德森教授,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进修与实验室研究学习,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下颈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模型进行了一系列颈椎手术相关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于Spine和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techniques等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上。 1998年底,陈伯华学成回国,将在美国进行的相关研究加以整理,获得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陈伯华受山东省政府委派,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骨科学院进修,并完成了医学博士的研修。作为合作项目,他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完成了脊柱侧弯椎间盘的细胞凋亡检测并取得成果,第二年学成回国,并在2005年7月获得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精研脊柱外科撑起“生命支柱”
陈伯华在脊柱外科疾病的诊疗上造诣颇深,善于处理脊柱脊髓高难病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脊柱退行性疾患、脊柱畸形和脊柱肿瘤等脊柱常见疾患形成了系统、成熟的治疗策略。在山东省与青岛市内先后率先开展了各种先进的脊柱前、后路内固定系统,并成功而有效地应用于脊柱损伤,畸形以及退行性疾患等多种脊柱疾患。他对上颈椎的疾患与损伤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完成了山东省首例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内固定手术,并相继开展了多例手术,手术效果良好。他在国内与省内率先进行了上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等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对于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陈伯华先后完成了骶骨肿瘤切除术以及全骶骨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同时,进行了骨盆肿瘤半盆切除,异体半盆置换等多例手术,5年生存率达到了80%。近年来,他又成功开展了人工半骨盆置换手术。
2006年以来,陈伯华在山东省内首次引进Quardrant通道行腰椎手术,目前已经完成百余例手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他在国内首次采用微创通道,完成了颈椎后路Keyhole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陈伯华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各类手术的适应症严格精准掌握,确保每次手术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陈伯华每年完成各类高难度脊柱外科手术300多例,累计开展各类脊柱外科手术5000余例,率先开展应用了各种脊柱内固定与非融合器械,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带领团队打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陈伯华在脊柱外科领域的精研与创新,得到了国内和省内同行的认可,2001年,陈伯华开始担任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至今,2000年起担任山东省骨科学会委员,2007年又被选为副主任委员。2007年起担任山东省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齐鲁医学杂志》编委等。现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 (全国仅27人)、康复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委、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副主委等数十项学会职务。
陈伯华多次参加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的国内骨科界最大的国际学术年会全国COA会议,并担任会议主持,在大会上交流。作为会议的学术或组织委员会成员,他多次参加全国性骨科会议、脊柱外科年会以及山东省各级骨科年会。自2002年起,陈伯华主办全国继续教育项目《脊柱退变与融合内固定进展》,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规模与影响力。 2009年底,陈伯华担任青岛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联合创伤骨科学会,显微外科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以及中西医骨科学会一起进行学术活动,提高了青岛市及胶东半岛骨科学界的医疗学术水平。
2013年,陈伯华带领骨科团队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同时将骨科专业精细化,积极推进骨科中心、脊柱微创中心、手足外科及骨肿瘤科的建设,全面提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整体临床与科研实力。科研方面,陈伯华在脊柱生物力学与椎间盘的基础研究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椎间盘细胞凋亡的第二条诱导通路,在青大附院创建计算机重建脊柱生物力学工作站,填补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空白,完成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学与临床基础研究课题被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近5年在国内发表SCI论文20余篇,近5年主编、副主编人卫著作8部,曾主持编写卫生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院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医学会一等奖、二等奖等。目前承担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照片由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25日就疫苗接种有关问题回答公众关切。问:针对效价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已经做了哪些工作?答:2017年10月29日,原...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