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鸿杰
近日,为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本报今日A03版有报道)。
这是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有价值的举措,学习成绩的差异是正向的正常差异,而校园欺凌是基于完全负向的暴力。尤其当双方都是未成年学生时,从教育的角度,一次一对一的欺凌事件,伤害两个人,受欺凌的伤害自不必说,实施欺凌的孩子,其行为本身就是自我教育的失败。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多次强调儿童间合作的重要性,他甚至说: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虽然他没有多言欺凌,但最严重的“合作背离”就是欺凌。中小学时代的被欺凌经历是一个人成长极大的阴影。虽然不能否定实施欺凌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但作为学生教育实施的主体,学校方面比如班主任,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基本评估,对日常学生管理的负责程度,都尤为重要。而许多的欺凌事件,往往萌芽于忽微,日常的德育引导、班级规则建设和学生矛盾的早期介入,就能使可能发生的欺凌止于萌蘖。
这真正体现教育者的责任意识,而且这种防欺凌的责任绝不能被班级教学成绩的评价所覆盖。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也应该在防止欺凌方面有所侧重。
在以往发生的许多校园欺凌事件中,特别是严重的欺凌事件,都极具隐秘性。我们所熟知的欺凌事件,往往是欺凌现场的视频被实施或参与欺凌者传出才为人得知。学校往往成为后知后觉者,也往往在舆论压力下才介入。最后即使施暴者被处理,对被欺凌者的伤害已然很深。而施暴者可能也是同龄的未成年人——这是教育的完败。
而且,如通知所强调: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这不只考验教育者的责任感和耐心,还有教育的智慧。
笔者认为,防止欺凌事件发生的重点学段是小学阶段。许多实施欺凌的学生,从一个普通孩子到成为欺凌者,往往有一个比较长的心理发展过程:“恶”的萌芽到生长蔓延的过程,而止于萌芽比什么都重要。教育者关注孩子们,使学生关系止于欺凌这一底线,保障孩子健全人格,比提高成绩更重要。
欺凌是动物法则,也是人类未脱离动物性的特异表现,绝不应出现在代表文明高度并引领人走向文明的学校。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有严密欺凌预防机制的学校,致力于防止欺凌的老师和班主任。减少一个欺凌者,至少等于教育好了两个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商铮)5月26日,山东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防治分会呼呼吸睡眠与呼吸支持专业委员会成立学术会在我市举行,2018年山...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