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省法院的带动下,全省法院已经形成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济南、青岛等16个中级法院出台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和措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到人民法院工作,就是要体现在司法为民的每一个细节上。以立案服务大厅为例,它是人民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场所,立案服务好不好,直接影响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评价。
“坦率地讲,我们的立案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对立案大厅进行改造升级,要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司法,更深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张甲天在济南中院调研时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
以往一些法院和法官认为立案大厅就是办理立案手续的地方,厚厚的玻璃墙虽然起到了防护作用,但也隔开了法官和群众的距离。下一步,山东法院将通盘考虑,整体规划诉讼服务大厅建设,实现信息化改造升级。要让立案大厅成为群众学法、诉求表达和传播公平正义的场所,升级为开展法治教育的地方。
民生案件无小事。对于群众中的弱势群体,山东法院在坚持以往的司法救助制度,给予困难当事人物质上的救济和帮助的基础上,将不断推进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社会救助有机衔接,织密司法保障民生的“兜底网”。
向“执行难”发起总攻。山东法院将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党组工程、“一把手”工程,省法院党组成员、厅级干部分片包干,每个人包一个中级法院。“一把手”挂帅,各级法院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并亲自办案,对执行工作进展情况实行定期通报、调度制度。通过“分包”划定责任田,领导包点、干警包案,层层压实责任,形成有督促、有落实、可追责的联动攻坚态势。同时,对执行案款规范化管理,建设并使用“一案一账号”系统,款项到账时间和过付时间自动显示,保证及时过付执行案款,既消除了违纪违法隐患,也让群众尽快拿到“真金白银”。
走在前列——扭住司法改革不放松
山东是一个案件大省,全省法院已连续6年年均收案超过100多万件。面对艰巨繁重的审判任务,山东法院紧紧扭住司法改革不放松,通过改革激发工作动力,去年员额法官人均结案 195件,比2016 年法官人均结案数增加 101件。司法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相关配套改革推进较慢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省法院把推进司法责任制落地见效、完善审判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深化诉讼制度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在研究建立法官员额统筹、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制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的同时,初步确定新增员额全部给基层。此外,要求入额院庭长必须办案,而且必须办大案要案、重大疑难复杂以及再审案件,并定期通报、网上公示,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退出员额。
为发挥好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省法院要求各级法院坚持以办案数量为主,兼顾案件难易程度、办案质量效果,科学设计绩效奖金发放标准,杜绝平均主义。目前,各级法院正反复修正绩效考核方案,以实现让考核优秀者优先晋升,让考核不合格者退出员额,最大限度激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是司法改革的目的之一,而如何实现对审判权运行的监督制约又是一个新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省法院要求各级法院领导在充分放权的同时跟进监督制约,通过深化审委会制度改革、推行专业法官会议等做法,健全类案检索报告、案件质量评查、办案流程智能管理等制度,实现对审判权运行的全方位监督制约。同时,要求探索改进指导方式,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研究制定类案裁判指引,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进入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必须有新作为、新发展,必须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来谋划和推进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唯有如此,人民法院工作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亮丽的司法答卷!”张甲天坚定地表示。
新闻推荐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观望的继续观望,让担心的继续担心,让赚钱的继续赚钱,任何现状都是在考验我们的心理素质!任何...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