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秤
金钟生产的定量包装秤,系电子秤的一种。
衡器制造业的历史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机械秤、电子秤到智能云平台,从一张图纸、竞价市场到破茧成蝶,制造商历经初生、发展、辉煌、颓败和重生。近日,记者专访百年企业山东金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起见证了衡器业沉浮。
一张图纸 三足鼎立
57岁的范韶辰是衡器制造业的“老人”,现任全国衡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山东金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回忆起国内衡器制造史,他侃侃而谈。
衡器,是计量重量的器具。我国最早出现于夏朝,由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宋朝将衡器推向较为可观的计量水准。20世纪初,外国人将金属秤带入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解放后,几个度量衡制作所收归国有,由原国家轻工业部管理衡器工业。
1985年前,业内以生产机械秤为主,称重杠杆、传力杠杆、计量杠杆、游砣等部件组成一台机械秤,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称重。当时全国厂家通用一张国家指定的产品图纸,机械秤的结构设计一致。其刀子、刀承、计量杠杆等关键零部件由原国家轻工业部指定长春、南京、长沙三家大型衡器制造商生产,其余零部件由各厂家自行生产。当时属于计划经济,根据国家分配的计划任务生产,再定量销售,没有产销和收支压力。全国衡器制造商也一团和气,相互走访学习,不存在竞争关系。
技改来袭 崭露头角
当国外逐渐兴起电子秤,1980年代中期,原国家轻工业部提出“机械改电子,手动改自动”的方针,全国掀起改革风潮,机械秤开始向电子秤的生产过渡。
电子秤主要由数字显示器、称重传感器和机械秤台组成,前两个也是区别于机械秤的关键零部件,称重传感器是核心部件,主要利用电阻应变原理来称重。当时国内正处在生产电子秤的初期,称重传感器的质量稳定性较差。受国家扶持的长春一家大型的衡器制造商最先引进了美国、日本、德国的先进技术,开始生产电子秤。
1986年前后,当时的山东金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为“国营济南衡器厂”,也准备引进国外技术。正赶上日本同行来中国考察,国营济南衡器厂以优质产品质量被日本推荐为国内唯一一家电子秤的技术输出试点单位,也成为全国第二家引入国外技术的衡器制造商。
“我们厂当时固定资产900多万元,总投资990万元,贷款引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国外技术的厂家凤毛麟角,敢贷款的更是没有。1988年与日本签订技术输出协议,次年生产,当年盈利。金钟人敢想、敢做、敢于创新,这是我们的企业精神。因为不敢做,就永远不知道成功的滋味。”忆起往事,范韶辰甚是激动。
时代变革 飞速发展
有了电子秤,开始脱离全国“一张图纸”,指定零部件生产的模式,各个厂家有了自己的“主意”。1989年、1990年衡器行业进入市场化,机械秤遇冷,进入电子秤时代。当时电
子秤国内市场需求大,但大部分厂家技术跟不上,还处在观望,产量和质量跟不上市场需求,买家纷纷转向有实力的衡器制造商。
当时,国营济南衡器厂生产一只称重传感器的成本在七八百元,售价达3000多元,销往全国,依旧一度脱销。1990年,该厂
顺应国家政策砸“三铁”,开展中层干部招聘,实施“一厂两制”,将称重传感器车间单列为重点发展部门,尊重技术和人才,在业内赶超同行。1992年成立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济南市第一家改组的工业企业,此后三年间,该公司国内销售额、增长量、利润率、产品质量等连续蝉联国内冠军。1994年后,产品开始销往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国。
而此前居于发展领先地位的长春一家大型衡器厂,因为引入三国技术,技术体系不尽相同,导致后期管理混乱,发展一度滞后。
1996年以后,外资企业开始介入国内电子秤市场,越来越多的同行投资生产称重传感器,直至2007年,一些企业实力大增,行内竞争进入白热化。
价格混战 破釜沉舟
因为实力悬殊,各厂商通过拼价格“开战”。以称重传感器售价为例,有的厂家为揽到生意,不惜降价至1700元销售,而售价在几千元的实力厂家渐渐不占优势,也打起价格战,一直降至成本价。大厂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利润空间逐渐压缩到最低,被逼成本降低才能活下去,质量不比以往巅峰时。而那些低价销售、产品寿命短的厂家为活下去,有的选择改头换面,国外注册商标,同样产品改头换面再次上市。再加上低价招标,导致该行业鱼龙混杂。“混战”模式导致国内电子衡器技术一度停滞。
2005年至2007年,很多企业进入发展困难期,频频被外资收购,包括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与一家德国企业洽谈合资,但对方主营产品为商用自动分拣秤,技术较超前,价格较高,与国内大环境和金钟公司的擅长业务不符,若被收购,金钟公司前途未卜。
2007年,金钟公司分管销售的常务副总高绍和被提拔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毅然停止收购计划,寻求企业新的发展之路。次年,全球金融危机,金钟公司国内和国外业务大幅下滑,高绍和在深刻分析市场现状和金钟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坚定科技创新谋发展的思路,提出“不等不靠,二次创业”的发展方针,制定了“以称重技术为基础,以物联网、信息化为两翼”的发展战略。从此,金钟公司聚焦粮食、交通等目标行业,将称重技术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拓展出新的业务空间,成功转型为集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工程实施、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全国衡器行业最大的基于称重技术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商,公司破茧成蝶获得新生。
近三年来,金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保持20%30%的增长,在高绍和带领下,金钟公司在700多家衡器制造商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龙头。(本报记者 匡名梅)
新闻推荐
受高铁和私家车等出行方式日趋多元化的影响,全省公路水路客运量继续下降,1-4月,全省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1.43亿人次...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