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成果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微波毫米波大调制带宽复杂调制信号发生技术及仪器开发”
★中国海洋大学“面向领域的智能计算理论方法与产业技术应用”
★青岛理工大学“基于性态设计的结构振动控制理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母细胞瘤增殖与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干预及应用”
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循环节水洗涤技术在洗衣机上的应用及产业化”
★山东科技大学“综掘工作面气载粉尘抑制关键技术及装备”
昨天上午,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记者从大会上获悉,2017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2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授予146项,国际合作奖授予3人。青岛市共有52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最高奖1人,自然科学奖7项、技术发明奖3项、进步奖41项,获奖总数较去年增长24%,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来自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的史伟云教授荣获本年度省最高奖,这是青岛市科学家继去年后再次获得此项殊荣。
破解角膜供体严重匮乏难题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史伟云教授荣获本年度省最高奖,是青岛市科学家继去年连续获得此项殊荣。史伟云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组长,从事眼科教研一线工作30余年,是国内极少独立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超万例的专家,研发了新型生物工程角膜,创新了系列复杂疑难角膜手术方式,建立了首个国际角膜移植手术技术培训基地,对解决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和角膜病诊疗技术落后两大难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了解到,获奖项目中由青岛市牵头完成的39项,其中一等奖项目6项。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 “循环节水洗涤技术在洗衣机上的应用及产业化”、山东科技大学的“综掘工作面气载粉尘抑制关键技术及装备”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的 “微波毫米波大调制带宽复杂调制信号发生技术及仪器开发”、中国海洋大学的“面向领域的智能计算理论方法与产业技术应用”、青岛理工大学的“基于性态设计的结构振动控制理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 “神经母细胞瘤增殖与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干预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洗衣机节水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此次,青岛市获得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组一等奖的有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 “循环节水洗涤技术在洗衣机上的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解决了传统洗衣机耗水量多、脏水洗衣等行业痛点,全球首创水净化实时循环洗涤技术,实现了在净水中洗衣、节水30%的效果,实现了行业引领。项目的成功应用对节约地球水资源作出巨大贡献,如果现有存量洗衣机全部升级为该技术应用的洗衣机,生命周期内可以节约水量302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西湖的蓄水量。这个项目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成功推动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与革新,推动家电产业自主创新示范效应。该项目是技术上的跨界创新,项目通过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研发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不断改进,当时为了取样数据,我们曾有几个月的时间不停地洗衣服,专门有人负责上两班,24小时不停机。”项目负责人劳春峰博士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已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已完成122项发明专利的申请,其中23项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1项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4项国际专利公开。
据介绍,循环节水洗涤技术已实现应用及产业化,新型节水洗衣机已在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实现量产上市,已批量生产26个型号,累计销售28.6万台,实现收入17.16亿元,利润1.56亿元,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探寻“儿童癌症之王”干预新方法
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母细胞瘤增殖与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干预及应用项目此次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被称为难治多变的 “儿童癌症之王”,60%的患儿发生骨髓转移,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度的特异性器官转移及肿瘤自消性也成为神经母细胞瘤在恶性肿瘤疾病中极具特点的现象。其发病、增殖和转移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
董蒨教授带领团队长期从事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工作,自2005年至2015年期间,在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的资助下,深入进行了神经母细胞瘤增殖与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干预及应用的研究。从多个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阐明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及器官特异性转移的机制,并探寻了可能的干预方法,对挽救更多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科技进步价值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课题进行了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课题组还将研究成果在小儿外科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及学术交流,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成果被国内多家重点医学院校及医院应用。研究期间培养泰山学者1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从源头上高效控除粉尘污染
尘肺病是我国煤矿矿工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且近年来呈持续增高、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尘肺病累计83.13万例,其中煤工尘肺患者占50%以上。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综掘工作面气载粉尘抑制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就是着力解决这一现状,该项目在今年获得了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项目是从综掘面高浓度粉尘严重污染作业环境、危害矿工身心健康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与相关矿井技术合作、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支持等方式,联合、持续攻关,解决了综掘面粉尘防治的难题,形成了成套技术与装备。
据统计,目前全国煤矿巷道掘进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新掘进巷道约1.2万条左右。为此,该项目发明的综掘工作面气载粉尘污染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从源头上实现了对综掘面作业区域粉尘污染的高效控除,满足了我国机械化掘进技术快速发展对粉尘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为煤炭行业粉尘防治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典范作用。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青岛市地铁、隧道、地下工程、非煤矿山等机械化掘进中的粉尘防治。此外,项目所提出的风-雾协同控尘技术也加快了青岛市建筑、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职业健康防治工作的进展。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徐栋 通讯员 徐文汇
新闻推荐
太古飞机新厂区项目将形成32条飞机大频率改装生产线根据民航产业的预测,未来20年,全球民航业还将继续保持两位GDP增...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