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
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按照“今天走进一中,明天走向世界”的共同愿景,以“创名校、立名师、育名生”为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着力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现学科创新育人、文化创新育人、实践创新育人和心理规划育人,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迅速发展完善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德育渗透,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现在,蓬莱一中的德育一体化建设已独具特色。
蓬莱一中学生远足拉练。
学科课程与德育的融合,有利于打破学科课程的知识化、灌输化和功利化,从而使德育成为各学科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共同使命。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知识的传授中,发挥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英语学科的创新教学中,我校在课前5分钟开设了classreport活动环节。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生自由准备话题。话题内容丰富多彩:从简单的萌宠、健康的饮食到配乐的诗歌朗诵、自带乐器的才艺表演、声情并茂的故事会,再到颇具专业的名著解读、最流行最前沿的音乐、电影展播等等。
第二阶段:老师预定话题,学生争出高下。比如“十九大报告周”“少数民族周”“世界文化遗产周”等等,在同一话题、不同内容中,同学们进行竞争、评比。这一阶段的classreport更加贴近教学,更容易把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第三阶段:班级英语辩论赛——Cloningisbeneficialornot?学生们的表现令人震撼,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中生的精神风貌。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快乐。
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过去的题海战术,以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基调,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尊敬师长、友爱互助等德育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在第27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中,我校29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8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3人获得全国三等奖,另外,20位英语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充分展现了我校外语教育的优势和同学们优良的外语能力和素质。
二、文化创新育人
1.主题班会建设
主题班会是班集体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展现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其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可以说,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班会内容丰富,涵盖“安全、养成、自信、励志、感恩、责任、爱心、爱国、诚信”等方面。主题班会使用的是学校层层筛选、编订的校本教材,主题班会的具体内容和方案是由班主任和学生自主安排和设计,如《2018,你准备好了吗》《法德共进》《做一个会学习的人》《穿越高三的迷雾》《总会有光,伴你于路上》等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意识,展现出学生的风采和价值。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德育教育不断渗透与深化,在学生的认同中,达到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
2.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代表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各班级都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墙壁上有名言警句、宣传栏、文化角,班级管理公告栏,励志目标栏等等,风清气正,陶冶情操。
班级还有软件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道德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学校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蓬莱一中班级规范制度方案》以及校规等规章制度,各班级根据本班的实际要求,制定出《班级公约》。这样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既符合学生自己的心理需求,又贴近班级和学生,内容简明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学生都自觉执行和遵守,有了各种制度作保障,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我们的班级环境优美整洁,书香氛围浓厚、富有激励性和时代感。展现了各班级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德育渗透、蕴含家国情怀,充满时代精神。
3.科普文化大讲堂
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青少年是国家人才的储备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希望。为此,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更是新时代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学校规定,班级学生每天晚上观看科普节目,如《辉煌中国》《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感动中国》和《厉害了,我的国》等等。为了给学生提供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校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讲座,如《健康人生》《经济与生活》和《地球动力》等。
科普大讲堂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视野,也激发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实践创新育人
戚继光故里研学活动。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文明向上的文化环境,我校学生积极响应学校倡导的“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号召,踊跃参与2018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一、高二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弘扬蓬莱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戚继光故里爱国研学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送温暖”和“洁美家园”等活动;组织以“春节的民风民俗”为主题的“中国民风民俗”探究活动;所有活动都需要学生按要求完成研究性报告;组织全体在校学生以个人形式自愿参加“魅力蓬莱,和谐家园”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等。
2018年新学期伊始,学校组织师生评选出大批优秀的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和书画作品,举办了“蓬莱一中校园文化艺术展”,受到家长和社会赞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是实施活动型学科的社会大课堂。参与志愿服务,提高了能力,传递了爱心。学习让学生成长,实践让学生精彩,均渗透着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感悟。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校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地推进了我校的德育一体化进程。
生涯规划课。
我校“心理和生涯规划室”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成立至今,已接待校内心理咨询的学生400多人,生涯规划的学生1200多人。同时,学校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师资力量,配足配齐有心理咨询和生涯规划经验的教师,培训落实学校课程规划。除了适应新高考的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社会、开发潜能,最后能够合理地规划人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激发正向心理能量。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方面,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理想。
涓滴之水,汇流成河。“德育课程一体化”我们在行动,我校积极贯彻“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德为本,助力芳华,书写新的德育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5月9日讯(记者陈晓丽)5月9日,“山东省-南澳州医学论坛”在济南开幕,国内院士、南澳州学者和省内医疗机构专家云集,与会分享对医疗前沿的深邃思考和实践经验,开启了双方医学科教领域优势...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