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空宽广的是父亲的胸怀,比山高大的是父亲的慈爱。
———题记
我每次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思绪仿佛一下子长出了翅膀,把我的记忆带到了遥远的孩童岁月里,并清晰地浮现一次次开心地吃着父亲“剩饭”的温馨画面。
我出生两年以后,我的六弟也降临人间。至此,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家已是八口人的大家庭。那个年代,吃饭问题成为我们家最大的生活负担。
我的生长之地———大连市,同全国所有城市一样,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制。我们家六个孩子,年龄相差基本都在1-2岁,并且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子。我们的胃犹如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吃进肚子里的饭食总是远远不能支撑身体的需求,总是饥肠辘辘,吃了这顿饭总是等不到晌午靠不到晚上。所以,能够吃饱饭,几乎是每个人的最大渴求。
记忆中,在我上学之前,除了逢年过节以外,真正能够让我开心快乐的事情,便是每天等父亲下班回家,从浅黄色的帆布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大号的铝制饭盒。
那时,我们家,父亲是唯一上班挣钱的人。他所从事的工作是繁重的体力活。家中的白面、大米基本都供他带饭。山东男人顾家、疼惜妻儿的秉性,在我父亲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父亲把每天带去的午饭,始终不变的总是吃四分之三的量,剩下的,下班带回家留给我和六弟吃。每次,我母亲总会疼惜又无奈地重复说:“你怎么就不能把它全吃完,非要剩些回来?”而父亲也总会无助地讪然一笑接上话茬:“带的饭多,我吃不了。”寥寥数字,看似轻描淡写的回答着,却蕴含着无比深厚的父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而我和六弟却因年幼无知,无法弄懂和明白父亲关爱我们的真情厚意,却天真地以为是父亲真的吃不了才剩回来了。父亲每次看到我与六弟在低着头大口地吃着他带回来的“剩饭”时,脸上总是会泛起满足的笑意。仿佛所有的心酸瞬间化成了希望。直至我与六弟渐渐长大,似乎才真正明白了在我们成长的艰难岁月里,我们居然是在听着父亲说的无数次的“谎言”并开心的吃着父亲的“剩饭”中,度过了开心快乐的孩童时光。
如今,人们丰足的物质生活享受,几乎每天都是美味佳肴裹腹。“吃饱饭”的心愿已成过往。然而,我的味蕾却始终未曾失去父亲“剩饭”的味道!权锡银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蔬菜汁和面制成的油条万象本报讯据《都市快报》报道,日前,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北苑餐厅的油条窗口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因为这里卖的油条竟然是绿色的!看到绿色的油条,很多同学都以为是加了色素。对此疑问...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