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3月20日讯(记者陈晓丽)本来挺正常的人突然开始胡言乱语、撒泼打滚,甚至以某个已去世亲人的口吻说话,这时就会有“被附体”等说法开始流传,真是这样吗?下周五(3月30日),本报和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的心理健康大讲堂邀请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杨楹开讲“癔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广大读者可于当天下午两点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楼四楼412会议室参加。
专家介绍,目前癔症的正式医学诊断名称叫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组心理社会因素与某种人格特征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精神障碍,其涉及意识状态、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觉及运动系统等多个方面。
癔症的具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既可以有意识状态的改变,也可能表现为幻觉、妄想,还可能伴随一些焦虑、抑郁及躯体不适的表现,病情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
国外统计数据显示,每个人癔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到6‰,国内一项覆盖12地区的调查患病率为3.55‰。其中,农村地区多于城市,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病。
由于其症状表现丰富多变,有很大的迷惑性,家属往往不认为这是精神障碍,而认为是中邪了。专家提醒,癔症需要进行专业识别,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类似症状表现,应及时到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为此,3月30日下午两点心理健康大讲堂,杨楹将开讲“癔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广大读者可关注本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齐鲁健康大讲堂”留言报名参加。活动现场,专家还将现场解答读者的提问。
讲座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49号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楼四楼412会议室。
市民可乘坐18路、K59路、75路、110路、123路到文化东路燕子山路站下车,文化东路路北。
专家介绍:
杨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对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如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以及疑难病例的诊治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闻推荐
胡金焱教授将做客齐鲁大讲坛把脉山东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到底如何破题
本报济南3月20日讯(记者任磊磊)今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山东的一场“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引发全国关注。山东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呢?24日下午2:30,青...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