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明 通讯员 景亮
师生共同探讨小发明小制作 □通讯员 景亮 摄
1月24日,记者从市实验小学获悉,2017年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四小比赛”大赛评比结果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闪亮出炉,由实验小学推选的《多层次无土栽培》《玩转纸艺》两个小课题均获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值得一提得是,在莱城区区直的4所学校中,唯有该校的两个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均获一等奖。
在小发明、小制作比赛中,实验小学也是双双斩获头奖。景亮、周莹老师辅导的五年级一班苏海鑫同学的作品《野外爆米花器》荣获小发明类一等奖第一名。景亮老师辅导的四年级一班李淑凝同学的作品《自动浇水器》荣获小制作类一等奖第一名。另外,获得一等奖的还有王桂芹老师辅导的四年级三班李浩辰同学的小制作《风力车》、王桂芹老师撰写的科学小论文《神奇的苹果》。
6项作品均获一等奖,对于实验小学来说并非偶然,靠的是平日里点点滴滴的实践积累。“不管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科技实践活动,其本质都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求新求异的思维、动手动脑的习惯、发明创造的精神。我们学校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具体做法就是多观察、勤积累、巧动手、善交流。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践,立足活动,探究问题。”实验小学副校长公长青介绍道。
多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学习中的不便,选择各种来自身边而又有研究价值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构思和设计,然后实施验证,最后制成小发明作品;勤积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科普书籍,通过运用再学习逐步提高科学知识;巧动手,老师、学生、家长总动员,共同查阅有关书籍、寻找有关物品或废旧材料,运用科技原理和生活经验进行讨论、研究、设计、制作;善交流,让学生们经常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开展相互交流,由发明者介绍发明的引发思路和制作过程等。
经过多年实践,实验小学确立了“手工编织”“环境保护”“人类安全”“时事话题”“科技制作”“传统文化”6个活动模块,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稳步推进。每学年学校三至五年级各级部都要开展至少4项主题活动,并以序列单元组织教学。
学校还建立了校内综合实践基地——— 无土栽培生态体验室,开设了管道培、立柱培、墙面培、水培、基质培、立柱培芽苗菜6种栽培课题,组织学生自己栽培、管理、收获。目前,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开始走出校门,研究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科技发明制作活动多年来一直走在莱城区的前列,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影响推动了整个莱城区的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小课题《小车创意》《水火箭的制作与发射》《环保酵素》、《登革热》《多层次无土栽培》均荣获莱城区第四名,两个小课题均获一等奖。2014年,实验小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校园数字科技馆。2010年10月,“十一五”课题《发明创新教育》顺利结题,从此综合实践活动与发明创新教育相融合。2017年,实验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无土栽培》荣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莱城区小课题展示和市、省、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为活动平台,在莱城区教研室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现代化生态教育\’这一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工作,努力奋斗,持续推动实验小学综合、科技实践活动更快更好地发展!”校长王圣君说。
新闻推荐
“不带现金,不带卡,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当前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记者从山东交通运输部门获悉,为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山东已完成300余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升级改造,车主不再需要ETC设备,只需将车...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