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在参观可口可乐博物馆。
半岛全媒体记者李倩倩
“哇!看到可口可乐的红色logo了!”1月21日上午,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携手和美教育集团小记者们,走进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参观现代化工厂,了解无人生产线等现代化工艺流程,深度参观体验世界500强企业。
无人生产线,震撼!
“可乐是怎么制成的啊?”“今天咱们能喝到可乐吗?”在欢快的讨论和热切的期盼中,小记者们乘坐大巴车来到了位于崂山区中韩株洲路上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它作为在中国的三大装瓶系统之一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山东省。洁净的生产环境,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令小记者们惊叹不已。
“我最喜欢喝可口可乐了,能亲眼目睹可口可乐的生产过程,真是太有意思了。”小记者们在引导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水线生产流程、CAN线生产流程、BLOCK线生产流程。可乐生产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全过程几乎无人操作,定时消毒清洗,保证产品质量。“哇,生产得太快了!”“快看,这是听装可乐!”“那是在封盖!”透过玻璃长廊,小记者们目睹了灌装、封盖、打码、等过程,发出阵阵感叹。
“原来可口可乐工厂不仅能生产可乐,还能生产芬达呀!”四年级四班的周嵩清惊讶道。参观BLOCK线生产流程时,小记者们对中间巨大的圆形灌装设备好奇极了,紧紧贴着玻璃,目不转睛的看着一瓶瓶空瓶被灌装上满满的芬达饮料。“空瓶子哪里来的?”四年级二班的邵雍福提出了疑问,引导员耐心的解达给了更多小记者勇气,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一圈能灌装多少瓶?”“灌满的芬达去哪里了?”“盖子怎么拧上的?”引导员一一给出了答案,随后她神秘地提问到:“你们知道一条BLOCK生产线一小时能生产多少瓶500ml装的芬达吗?”“200!”“300!”“400!”小记者们纷纷猜测到,工作人员摇摇头说:“都不对,是48000瓶/小时,也就是800瓶/分钟。”“哇塞!一分钟竟然能生产出这么多瓶!。”小记者们惊讶地说。
可口可乐博物馆,真酷!
从生产车间出来,小记者们来到可口可乐的博物馆,了解了可口可乐的由来,品牌创始人,优美的弧形瓶设计,以及何时走入中国。“哇,这个是冰箱,好旧啊!”“这个奇怪的家伙竟然是注入机!”各种古老的生产设备、宣传海报、包装、纪念品、吉祥物琳琅满目,令小记者们目不暇接,可口可乐的发展史就像一本丰富多彩的小百科全书,小记者们看得津津有味。
互动体验厅内,无需触摸即可发声的可乐架子鼓能够奏响激昂的打击乐;世界上各种可口可乐几年罐、纪念瓶盖专柜让小记者们流连忘返。最受小记者们喜爱的要数奇特的体重计和身高测量器,它们以铝罐包装的可口可乐作为基本数量单位来衡量身高和体重,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1、2、3……13!他有13个易拉罐高!”五年级四班的朴志晟刚一站上身高测量器,其他小记者就帮他数出了易拉罐的个数。“我也要量!”“帮我数数!”小记者纷纷上去体验。
最后,引导员带领小记者们来到可口可乐放映厅,一部动画短片,生动活泼得为大家讲述了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讲解着可口可乐瓶中的秘密。小记者们一边享受着可口的饮料,一边感受着500强企业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奇妙的红色文化魅力。
新闻推荐
□李勇报道劳森(右)带领球队追平比分并反超。□本报记者王建1月25日,高速男篮116:105战胜卫冕冠军新疆队,常规赛下半程已连胜四支总冠军球队。赢球有大两...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