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讯 河口经济开发区按照“创新创业、集约集聚、高端高效”的发展定位,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转化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科技成果引进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园区绿色发展。
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深入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引导鼓励大企业搞好战略策划,明确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不间断地扩投入、搞技改、上项目,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全面抓好新投产企业及新投产项目的生产运营,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企业运行正常。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开展对外战略合作,在产品和市场、技术研发与利用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更加广泛地融入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拓展发展空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坚决杜绝污染类项目进驻,突出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200强,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努力引大聚强,促进集群发展。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全力突破重大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各项配套工程投标前手续办理,保证项目尽快实施,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早调查、早研究,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确保各项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建成,进一步提升开发区项目承载能力。全力推进山东(河口)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该项目由三峡新能源、中车永济电机及新疆金风科技合作建设,总投资15亿元,一期占地131亩,主要建设3兆瓦直驱电机生产项目;二期占地173亩,主要建设6兆瓦直驱电机及相关风电设备生产项目。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3兆瓦直驱电机生产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近期将投入生产。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汇海医药、旭业新材料等企业,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4个、企业技术中心5个;产学研结合基地18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正在积极申报,为人才引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积极与组织、经信、人社部门联系,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形成“高层人才创新科技,产业人才扩大生产”的人才资源利用模式。积极同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校对接,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了相互联系的“桥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高新技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开发区企业家协会、黄河口青年商会、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走出去学、走出去看、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企业家、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三级培训工作,提升企业人才整体水平。目前,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科研人员86人,企业员工中12人被评为“百名英才”,企业技术人员中2人被评为“黄河三角洲学者”,2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入选“长江学者”,为提升园区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人力智力基础。
加大科研扶持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延伸新兴产业链条。以常青树化工、汇海医药化工、金开石化设备制造等科研实力较强企业为重点,在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先后拨付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采取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加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的技术开发投入。目前,共实施国家、省市重点计划项目36个,达成科技成果25个,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9家。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有3人先后荣获东营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奖,1人获得东营市青年科技奖,3人获得河口区创业创新奖。(张学荣)
新闻推荐
孙孟全可以说是“中国花生产业领军者”,他带领鲁花集团,用30多年的坚守,守护中国农业领域的花生“阵地”,特别是他组织打响了保卫花生的“三大战役”,使花生产业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