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72678.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人均GDP达到72851元,增长6.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790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
4876.74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
32925.12亿元,增长6.3%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876.32亿元,增长9.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098.5亿元,同口径增长6.6%
(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1%,占比为72.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54236.0亿元,增长7.3%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9.1%,服务业完成投资增长1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649.0亿元,增长9.8%
(健康养老、体育娱乐、文化信息、教育培训、家居家装、民用汽车等消费持续升温,旅游消费总额9200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
128.2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
上涨1.5%
(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去年新旧动能转换成绩单出炉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
2017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0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6728.6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4.3%。
去年,全省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家,总数达179家,稳居全国第一。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45.0%,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同时,互联网与农业、制造、民生、政务等领域深度融合,大数据应用全面铺开。三次产业构成为6.7:45.3: 48.0,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4%,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三二一”结构更加巩固。
房地产库存明显减少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7%
去年以来,全省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升。其中,房地产库存明显减少,商品房销售面积12813.2万平方米,增长8.7%;待售面积3257.3万平方米,减少22.0%。
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持续低位运行,实现增加值增长3.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9%;工业生产者价格结束连续五年降势,全年出厂价格上涨5.5%,购进价格上涨7.3%;值得注意的是,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七年来首次回升,实现增加值增长6.9%。全年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约1000亿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999.3亿元,增长29.2%。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7万亿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
80万省定贫困人口脱贫
去年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789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18元,增长8.3%。
全省民生支出持续加大,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别增长8.3%、14.0%和24.7%。实现80万省定贫困人口脱贫;60万黄河滩区居民脱贫迁建全面启动;城镇低保保障标准520元/月,比上年提高23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4200元/年,比上年提高386元。
另外,去年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位列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9%。新能源发电345.6亿千瓦时,增长29.7%;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扭升转降,降幅为3.2%;煤炭消费量下降6.6%,创近十多年来年度最大降幅。
今后五年打造“三横五纵”高铁网络主骨架
重点推进济青等高铁项目
今后五年(2018-2022年),山东将基本实现全省高铁网络现代化。其中,将投资5550亿元,加快18个高铁项目建设,建设里程3400公里,建成后全省高铁通车里程达到4500公里。
重点推进济青、鲁南、北部沿海、京九、京沪二通道、滨临、东部沿海通道内的高铁项目,打通高铁通道的“主动脉”,形成“三横五纵”高铁网络主骨架。高速公路、民航、港口等方面,到“十三五”末,全省将基本建成京九、京沪、沿海三个纵向通道和济青、鲁中、鲁南三个横向通道,形成“三纵三横”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趋于完善,基本形成运输方式齐全、安全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本组撰稿/本报记者 范俐鑫
新闻推荐
让“齐鲁医学”之花在泉城盛开“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落户市中心医院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医学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医学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五...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