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沙元森
近日,某自媒体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山东即将陷入“债务压城”的财政危机。这个令人惊骇的结论在网上很抓眼球,成为朋友圈里的热文。但是,著名财税专家潘明星教授看了该文后,给出的评价是“很多财政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搞明白”。
看到这个新闻,不禁让人想起在社会上流传了很久的“民科”这个词。“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最初指代一些不在专业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的爱好者。他们大多不具备应有的资金、设备,也没有接受过基本的专业教育,完全凭着一腔热情搞研究。
“民科”现象的出现,说明社会上有很多人对科学研究感兴趣,以此作为个人爱好也算是有益身心的消遣。个别有天赋和毅力的“民科”甚至可以登堂入室,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前两年曾有媒体报道,某物流公司一名打工青年业余沉醉于研究数论,并将自己的手稿投递到了浙江大学,被该校数学学院教授蔡天新发现后获邀登上浙江大学讲台,与专家学者交流切磋,得到很高的评价。当然,一事无成的“民科”更是不在少数,比如很多在家庭作坊里埋头造飞机、造汽车的“民科”。无论“民科”有无成就,“闭门造车”的研究对社会公众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但是,随着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涌现,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内容生产者加入到“民科”行列,越来越多的“民科”热衷于用标题党的手法传播极不专业的研究结论。不只在财经领域,在医疗、科普等很多领域都有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民科”。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读过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文章,“吃××就能治癌”“××城市房价马上就要破五万”。这些文章看上去都是引经据典、数据翔实,让人不得不信。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不过是连基本专业知识都没有的“鸡汤文”或者谣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传于朋友圈里的“民科”研究成果,因为经常关系到民生问题,很容易引起舆论轰动和民意波动,甚至给政府部门的正常工作造成极大干扰。曾经一些网络平台为了点击量和转发量,运用算法这个“读心术”传播一些内容离奇价值跑偏的作品。而现在这些平台上的“民科”又何尝不是在利用“读心术”蛊惑读者,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是流量与利益,而非科学与真相。
科学无止境,探索永不停,但是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不能没有边界和约束。让研究成果接受专业权威的检验,给内容生产装上价值引领的“安全阀”,对所有“民科”自媒体而言,这应该是最好的出路。
新闻推荐
□通讯员刁琳波盘点2017年的收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综采项目部核算员杨荣高兴地说:“330名综采直接工人均年收入10.76万元,同比增长了64.53%。”不仅职工工资大幅增长,2017年,新矿集团的企业利...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